“其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常處耕田之業,亦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
“其苟利所在,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鹹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
“自公劉以來,匈奴頻頻頻繁華夏,吾炎黃之地,王者頻出,卻依舊不能滅匈奴於世。”
(公劉=姬劉,周朝的祖先,詳情查公劉。)
“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匈奴怒之!”
“秦襄公伐戎至岐,秦始列為諸侯。”
“此後,齊桓公北伐山戎;晉文公興師伐逐戎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
“然,雖歷經強周、五霸主、七雄王,雖強秦一統天下……匈奴卻始終不滅,甚至,七十年前,高祖皇帝困於白登,險些喪命。”
…
衡胡微微一頓,把這條的比試內容全盤托出。
“良嶽不才,欲君討論自周、秦之後,大漢,應如何對付匈奴,方能一雪前恥!”
司匡一頭黑線。
“這……”
好傢伙。
這貨不會是長安派來的吧?
直接問自己對付匈奴的方法。
雖然這個比試內容……確實屬於兵家的範疇…但,貌似還有點讖緯的意味。
這要是把衛、霍交代出來,豈不是搞了一手預言?
萬一把劉徹弄得誤會了,把自己當成神仙,可就不妙了。
可是如果不交代……
不交代還贏個屁啊。
漢武帝時期出擊匈奴的主要將領,就這兩個,其他的,只配當副手。
至於“迷路侯”李廣,貳師將軍李廣利,在這二人面前,都黯然失色。
司匡嘴角抽搐幾下。
撓撓後腦勺。
難不成……給兵家和劉徹,制定一個發展大漢、出擊匈奴的五年計劃?
這個比試內容,還真的仔細斟酌。
有點難辦啊。
考慮到比試內容貌似有兩個。
司匡的目光聚集在衡胡捧著的竹簡上,小心翼翼的詢問“衡兄,第二戰是什麼?”
“第二戰,現狀戰!”衡胡話語擲地有聲。
…
“周有太公、兮甲、王孫牟、召伯虎、虢季子白、盂。”
“平王東遷、先秦之前,世有管仲、樂毅、田單、匡章、孫武、孫臏、白起、廉頗、李牧、王翦、蒙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