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
原本心生懷疑者,直接打消了顧慮。
沒有人會用祖先的名譽開玩笑。
看來,這是真的了。
田衝得到滿意的答案,領著家眷,笑嘻嘻地拜了兩拜,“拜謝大老爺。”
隨後,領著妻兒,向“子”組走去。
田衝漸行漸遠。
不遠處的流民翹首以盼,等待那一句“下一位”。
然而,這一次,司匡與身旁兩個儒生都心照不宣,沒有急著吆喝下一位。
卞康從袖子中掏出來另外一卷竹簡,一支毛筆。
抖開竹簡。
竹簡最右側,是四個顯眼的大字負責之人。
他壓低聲音,附在耳畔,問道“司公,剛才這位田衝,安排什麼職位?”
“讓他做‘子’組工程負責人吧。”司匡咧嘴笑著,看著剛才記載於竹簡上的內容,點評道“看他的樣子,其子必將在稷下學習,忠誠度足夠!”
賑濟災民可是一個大活。
司匡心裡有數。
若是流民人數在五百之內,他還能管一管。
若是人數超過五百,他根本管不過來。
管理災民猶如管理士兵。
自古以來,
能帶兵千人以上者,莫不是校尉級別的高階將領。
而能帶兵萬人以上者,莫不是親信遍佈全軍,名鎮一方的大將。
他雖然繼承了陸遜的統兵記憶,但在流民中,缺乏親信。
沒有響應者,調動起來,勢必費勁。
想要讓這群災民老實、聽話,就必須在其形成規模之前,分組、安排足夠的打手看管。
至於打手人選……還有誰比攜帶家眷之人更合適的?
有“質子”在手。
不需擔心打手會背叛、貪汙之類的行為。
除非,他們不想孩子學習百家之術了。
這正是讓地支組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質子”作為籌碼,用人!
卞康根據吩咐,按照記錄格式,在手中竹簡上寫下了田衝的名字——
地支·子·田衝。
喜歡六朝漢臣請大家收藏:()六朝漢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