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僅可以預防、減輕很多農業災害,還可以提高產量,約在當前畝產收穫的基礎上,提高二分之一!
農業收穫多了二分之一,對於整個大漢來說,非常重要。
農業=稅收。
農業增產二分之一=農業稅增收二分之一。
這招一出,大農令估計得從長安哭著喊著跑到稷下,替天下之人,求取增收之道。
都是錢給鬧得!
如今國庫緊缺,劉徹又想著打匈奴,根據祖宗之法,在高祖皇帝十五稅一的底線不能觸碰,先帝三十稅一的參考又擺在那裡的情況下…
錢從哪裡來?
只有兩種做法。
要麼增加新的稅種,加大對農民、商賈的壓迫力度,要麼,就想辦法在原來稅種的基礎上,增加徵收基礎。
前者,大農令——鄭當時是萬萬不敢提出來的。
開玩笑,增加稅種的方案一旦提出來,絕對會遭受天下之人妒恨,這可是千古罵名啊!
死了之後都不得安寧。
而後者……只能想辦法提高產量了,
產量上去了,農業稅總量也就上去了。
因此,親自求司匡傳授農業增收之法,是必然的。
只要能弄到錢,面子算什麼?
讓皇帝不滿意,別說是面子了,哪怕是腦袋,都得搬家。
萬一,劉徹一不高興,直接把拿不出錢的大農令任命成丞相……讓別人做大農令。
鄭當時估計得哭暈在茅房,沒有三、四個壯漢拖,打死都不帶出來的那種。
老劉家的丞相,可是大漢第一危險職業。
開國時候,還算正常一些,到了劉啟(漢景帝),就開始出問題了。
還不是小問題!
劉啟當皇帝的時候,丞相活下來的機率,僅僅只有二分之一。
除了陶青、劉舍被罷免之外,其他兩個,死的時候,很皇帝都脫不了干係。
申屠嘉,被劉啟聯合晁錯,氣得吐血而死。
周亞夫,被罷免,之後後下獄絕食而死。
而到了劉徹這一代,目前已經經歷了四位丞相了。
前三位丞相衛綰、竇嬰、許昌的存活率,為三分之二。
竇嬰的死,多多少少跟皇帝沾點邊。
劉徹能不能追平老爹的記錄,就要看現任田蚡什麼時候死了。
只要田蚡一死,直接追平記錄。
當初劉啟做皇帝的時候,年紀大,丞相數量少。
如今劉徹做皇帝,年紀輕,丞相數量肯定不止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