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儒家……
這事得問胡毋生,他做不了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若是胡毋生能說服稷下儒家各派,那麼這個錢,湊一湊,還是沒問題的。
“唉……”孔安國心累的嘆了一口氣。
“孔兄,何故唉聲嘆氣?”司匡挑了挑眉,明知故問。
同時,大腦飛快運轉,思考對策。
可不能讓這訊息傢伙說出儒家沒錢這種話。
必須要用什麼東西堵住他的嘴。
難不成,再來一次比試?
不太合適。
當初自己已經“碾壓”儒家一次了,這一次,實在下不去手了。
人家鼎力相助,自己再從背後捅刀子,不太好。
得換個方案。
司匡用眼睛的餘光瞥著孔安國憂愁的臉龐。
一個個念頭從大腦中閃過。
用經典學說打動儒家?
念頭剛剛興起,就被他給否定了。
這招不太可行。
除了那篇大學之道,直擊儒家本心的東西,已經拿不出來了。
肚子裡墨水不夠了!
忽悠人的方法,不太行了。
雖然有陸遜的記憶,但大多都是行軍打仗的“暴力”之法。
即便陸遜存在的漢末三國鼎立時期,儒家大儒迭出。
例如古文學派的馬融、許慎、荀爽、盧植等等。甚至馬融的傑出弟子鄭玄,繼承師業,獨創名家,成為漢代經學之集大成者。
又例如今文學派的集大成者——何休。
其精研六經,對“三墳五典,陰陽算術,河洛讖緯,莫不成誦”,以董何之學(董仲舒、何休並稱),上承孔孟,下啟程朱(宋明理學)。
但這群大儒都在京師。
他們縱有學說,只傳弟子,卻不傳天下,以至於南方的陸遜,根本接觸不到這種程度的儒學經典,更別提閱讀了。
這招不可行!
必須要換一種方法。
剎那之間,司匡思考得越來越多。
孔安國屬於《尚書》學派,《尚書》又隸屬古文經學。
什麼是古文經學呢?
這個指的是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前,用七國古文字撰寫的經學典籍。
例如前些年魯恭王從孔子故宅壁間所發現的《古文尚書》。
研究古文經學的儒生,對公羊這種研究老儒口耳相傳、以漢隸書寫的經典充滿了不屑。
一致對外時關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