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胡伸出左手,意志堅定,吐出一個字,“請!”
“好!三點質疑,今日吾一一接下!”
司匡用力拍了一下大腿,一身豪邁氣勢直衝雲霄。
想要讓衡胡明白,必須要從儒家的經典入手,加以質問和解釋。
所以司匡鎖定了一個認可程度,僅次於《春秋》的史書——《國語》。
沒有廢話,直接開篇點題,司匡背誦道“桓公為司徒,甚得周眾與東土之人,問於史伯曰:‘王室多故,餘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此《國語·鄭語》之言!”
“可是,根據史冊記載,恐禍災加於身之鄭桓公,竟於犬戎破鎬京之戰身亡。”
司匡得意地笑了笑。
“小弟不才,很是好奇。為何怕死的鄭桓公竟然死戰鎬京?究竟是什麼讓他如此瘋狂?”
衡胡端正而坐,得意之色驟然出現。
高呼,聲音嘹亮,傳遍四野,“此乃義也!鄭桓公為周幽王司徒,自當以大義為重!此乃臣子之義!宗族之義!為我儒家傳承大道之一!”
“呵呵?義?”司匡不屑的撇嘴,“若是我沒記錯,在周幽王宮湦九年,鄭桓公東遷族人以及財產。若是為了義,為何還要遷移?為何不與周王室共患難?”
周幽王一共在位就十來年,這宮湦九年距離他死亡,也就兩年罷了。
這個時候把宗族遷移,還要聲稱為了大義?
騙誰呢!
哪個身兼大義的人會把自己的宗族遷移到其他的地方?
衡胡一時語塞,慌忙之解釋道“這……恐怕……恐怕鄭桓公別有用意!諸侯治國之能,豈是我等可以猜測的?”
“呵呵,鄭桓公無任何用意!”司匡呶呶嘴,翻了一個白眼,聲調不減,“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其絲毫沒有想到會死在鎬京!”
頓了頓,接著說道“宮湦九年,周幽王廢除太子姬宜臼,改立伯服為太子。姬宜臼不服,逃回外祖父申侯所在之地!”
看著不遠處的馬車,司匡彷彿看到了當時的戰車。
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從他的嘴裡緩緩道來。
“周幽王大怒,起兵討伐姬宜臼!”
“幽王計劃攻申,申侯、魯、西弗、犬戎聯兵攻周,破鎬京,殺幽王起兵攻擊鎬京,殺幽王於驪山下,擄褒姒;鄭桓公戰死驪山,子武公掘突嗣位。”
將目光下移,司匡與衡胡對視,一字一頓,吐出誅心之言。
“幽王既死,申侯、魯侯及許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聯合數十個諸侯國立王子餘臣於攜!因此,周惠王亦稱周攜王!其鄚國之土地,多為虢國以及其他諸侯國聯合贈與!”
“至此!雙王並存,禮崩樂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若不是姬宜臼向自己的姥爺告狀,周王室絕對不可能完蛋的這麼快。
犬戎雖然是周王室的頭號大敵,但是在周穆王、周宣王的時候,被周朝人給狠狠地錘過很多次。
其戰鬥力實際上根本無法和西周媲美。
況且犬戎很分散,根本不是一個整整齊齊的團體,怎麼可能打敗疆域廣大的周?
所以,周滅亡的原因,很大一個程度上,還是周家的內亂搞得。
周平王搞死了老爹,進而把老周家的遺產給敗的差不多了。
他叔餘臣想要力挽狂瀾,卻無奈被小人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