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都輸了,他們農家,何必糾結?
至於驗證難度……屋內這群人,絲毫不擔心。
試問,普天之下,若是耗費數百年,積累無數農時資料的農家都驗證不出來,還有誰能驗證可行性?
中年人跪坐,輕輕撫摸鬍鬚。
他聽著鄧平的分析,並未開口,而是低著頭,在心中博弈得與失。
唐都把目光投向落下閎,輕聲呼喚,“閎師弟,你怎麼看?”
“曆法是小事,創歷者無門無派,才是大事!”清脆聲音從落下閎的嘴裡發出來。
他並未停筆。
而是低著頭,一邊驗證,一邊說出心中所思。
“我派人查過了,司匡這個人,年僅十六!稷下學宮內,除了虞初之外,皆年長於他!”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人,憑一人之力,在百家擅長的領域,壓百家之天驕,折服儒家大儒!”
驀然,
“啪!”他把毛筆拍在案几上。
抬頭,注視農家眾人,一字一頓,“諸君不要在曆法上迷失了方向!吾覺得,這個人,比新曆法重要千萬倍!”
“師弟所言甚是!”鄧平點點頭,“聽聞此人還有第二部曆法,若是讓他加入農家,那第二部曆法,豈不是農家所制?”
嗯?
坐在首位的中年人眼前一亮。
“此法恐怕過於困難!”壺遂搖搖頭,否定了鄧平的建議。
他嘆了一口氣,走出來。
先對師尊、師兄弟拱手,才提出自己的見解。
“諸君,切勿忘記,此人,還牽扯著戍邊軍功被貪墨一事。若是拉攏……我農家恐在膠西國,再無立足之地,甚至,還會得罪長安中的某些官吏。”
戍邊軍功。
區區四個字,瞬間讓在場之人沉默了。
戍邊軍功搞不好和諸侯王有牽連……
他們農家不比儒、道、墨三家,底蘊太少。
在邊境將領和諸侯王博弈的過程中,只能充當炮灰之類的角色。
畢竟,拳頭大才是硬道理。
農家沒有軍隊,弟子還分散。
一旦被盯上,根本沒有機會組織力量反擊。
中年人望著下方的弟子,嘆息。
他抬頭盯著房梁,淡淡地說道“這樣吧…先效仿百家,與之交好…待我書信一封,向大農令請教之後,再談拉攏也不遲!”
眾弟子起身。
“諾!”
喜歡六朝漢臣請大家收藏:()六朝漢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