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萬人之上
皇宮裡,皇帝因為要“養病”,已經遷出原本的寢殿,改為住到皇宮偏東北的養寧宮,從前伺候皇帝的,除了雷公公之外全數換了新人。
皇帝的病情確實緩解了一些,身體浮腫消褪了不少,不過神智卻越發模糊起來,記憶力極差,有時連雷公公都認不出來。
皇帝毒發近一年才得到治療,為了壓制毒性保住他的性命,甘遂用了不少猛藥,結果就是皇帝提前出現各種老年痴呆症狀,而且即便這樣,也不過是多熬三五年罷了。
皇帝如果一早知道這個結果,也許就不會那麼輕易答應楊珩的條件了。
不得不說,楊珩內心深處對這種狀況十分滿意,一個神志不清身體虛弱的老人,再沒有可能暗裡搞怪,不過當他親眼看見昔日威嚴的父皇,兩眼茫然孤零零坐在養寧宮小花園的大槐樹下,卻不由得心裡升起一陣淡淡的悲哀。
他與甘遂不同,塵封的記憶中還有父皇母妃與他一起的快樂印記,還有小時候父皇抱著他開懷大笑的美好畫面,只是這十多年,這些幸福的記憶慢慢被冷淡疏離,怨恨不忿所替代。
父皇放任皇后害死了他的母妃,現在也得到報應了,抹去種種恩怨不快,剩下的便只有寂寞與蕭索。
他得到了帝位,母妃的仇也已經報了,只是這空曠的宮殿裡曾有過的短暫幸福快樂卻也回不來了,母妃死了,父皇又是這個樣子,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不過這樣的低落情緒也只是一閃而過便拋在了腦後,對於楊珩而言,現在不過是開始,他要憂心的事情太多,傷春悲秋未免太早。
簡單問過雷公公皇帝的身體狀況後,楊珩囑咐幾句小心照顧之類的話,便起身打算離開。
皇帝忽然喃喃自語道:“畫,畫,朕的畫到哪裡去了?”一邊說一邊扯住雷公公。
雷公公與楊珩都猜到他口中的畫指的是曾經掛在他寢殿後面小樓裡的畫像,雷公公一臉苦笑道:“是、是,老奴這就去把畫給皇上您找出來。”
楊珩看著他,也不知他究竟是真的惦記人,還是還記著解毒的事,想了想微微嘆口氣道:“稍後我將畫像送來。”
雷公公心裡一動,那畫不是已經燒了嗎?不過他心裡再多疑問也不敢問出口,連忙點頭應下。
那兩幅畫是楊珩與甘遂兩人母親的遺物,當然不可能真的燒掉,第二天楊珩果然取了母妃的畫像送來,皇帝一見那畫像便笑得像個孩子,不過開心不到片刻,又皺起眉頭道:“還有,還有一幅!”
甘遂正巧今天要來替皇帝診脈,聽了這話皺起眉頭不耐道:“貪得無厭,只有這一幅!”
皇帝被他喝得一愣,卻並不死心,喃喃道:“還有一幅……還有……”
楊珩看著甘遂道:“他已經這樣了,你便是將畫像給他又如何,反正那畫你有兩幅。”
甘遂不屑哼道:“他也配?!”
楊珩平靜道:“如果他不是對姨母有情,又怎會輕易被下毒?往事已矣,他已經這樣了……他終究是我倆的父親。”
甘遂不想理會,不過想到孃親的畫像,便想起了白茯苓,兩幅畫像的其中之一已經作為聘禮送了給白茯苓。
那小丫頭被迫勉強收下了聘禮,不過現在還在生他的氣,雖然他夜夜翻牆潛到她的房間裡軟磨硬泡,她始終是不肯鬆口原諒他,這樣一想,頓時對自己這個一直看不上眼的老爹產生了一點點同病相憐的感覺。
算了,不過是一幅畫!
甘遂摸著皇帝明顯虛浮無力的脈搏,皺起眉頭,很勉強地點了點頭:“回頭我讓人將畫送來。”
兩兄弟正說著話,安泰公主來了。
皇帝病重的這些時日她都在宮中打理後宮的各種事宜,照顧皇帝,尤其是楊珩準備登基的期間,更是得了她頗多助力。
安泰公主看見楊珩與甘遂兩人坐在皇帝床邊,忽然鼻子一酸,說不清心裡是什麼感受。甘遂的身世她是知道的,當年她與悅妃以及甘青蘭都打過交道,少女時代更對這兩個出色的女子仰慕不已,她並不知道皇帝這一身怪病的因由,所以眼前這一幕看來格外溫馨。
甘遂對這個公主姑姑一點感覺都沒有,不過知道白家與她關係極好,所以勉強收斂了一些,微微向她點了點頭,將藥方交給雷公公便起身離開。
安泰公主不是拘泥於禮數的人,可仍是不習慣甘遂的冷淡漠然,心中對他的印象不免減了幾分。
她走到床邊望了眼精神萎靡的兄長,仍是老樣子,不見半點起色,抱著一個卷軸喃喃自語不知道在說些什麼,不由得有些奇怪地問道:“這是什麼?”
楊珩親手給她捧了一杯茶,答道:“是母妃的畫像。”
“難怪……”安泰公主想到昔日那個如春風一般柔和可人的女子,唇邊泛起微笑。
兩姑侄說了好些當年的事,見皇帝昏昏欲睡,便起身退到宮外。楊珩親自送安泰公主漫步回怡斕宮,隨行的文公公知道兩人有事要談,主動給身邊的太監女官使個眼色,自動自發落後十步距離,遠遠跟隨。
“姑姑,上次我請求你的事,你可與苓兒她提過?”楊珩挽著安泰公主低聲問道。
安泰公主苦笑道:“你明知苓兒志不在此,又何必……”
楊珩抿了抿唇,道:“我知道她不願入宮為妃,我只是想她在我登基之日,可以離我近一些罷了,我不會勉強她什麼的。”
“她跟你大哥甘遂……”安泰公主有些說不下去了,她是看著楊珩長大的人,心自然偏向他,再加上看到甘遂那副桀驁不馴的模樣,與眼前溫和有禮、善解人意的祁國儲君相比……她真不明白,為何白茯苓會舍楊珩而就甘遂。
就算她不喜歡宮裡拘束的生活,不願意與其他妃子共侍一夫,楊珩也表示了願意只娶她一人為後,再不納其他妃嬪,這樣的誠意也足夠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