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乘坐窺視者號昏過去嗎?和我情況類似的?”程芳菲問。
沈醫生圓乎乎的臉上表情僵了僵,但很快笑著回答:“這我就不太清楚了,應該沒有吧?”
程芳菲沒有追問,但心底已經有了確定的答案。
—
晚上,程芳菲在星網上搜尋關於窺視者號和高維影像技術的資訊。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竟然有不少人聲稱在乘坐穿梭機的時候看見了熟悉的人,過去的人。
大部分人當然對他們的說法嗤之以鼻,認定他們是在博眼球胡說八道。
但也有些博主和領域專家煞有介事地分析了這種可能性。
程芳菲找到一篇閱讀量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是一篇硬核分析文章。
文章作者叫做丁露,是來自東川星高等學府的一位青年學者,其專業研究方向就是時空物理。
丁露雖然年輕,但在專業領域上成果頗豐,專業知識過硬。
同時由於他在星河空間活躍非常,與年輕人接觸較多,受到公眾的廣泛認可。
所以這篇文如果由其他人發布,可能會引起反感,但是丁露的影響力和強大的知識基礎讓他的文章看上去並非毫無邏輯,博人眼球,而是更偏向嚴肅討論。
文章中,丁露從深空科技的高維影像技術出發,簡單進行了科學原理講述。
“理論界對於高維時空的相關技術研究已經有了幾百年,並且形成了幾套較為成熟的可應用方案。但不論是藉助暗物質粒子的資訊溢位,還是從宇宙自身的空間延展裡擷取資訊片段,再透過反饋加工形成四維影像,乃至高維影像。所以,很多人認為深空科技的高維影像是對更高維度世界的折射,但實際上它反映的更多還是我們自身宇宙和世界,是我們說經歷過的一切和繼往資訊片段的整合。”
丁露畢竟是科研工作者,文章寫的稍顯晦澀,但程芳菲看過之後還是能理解他的意思。
說的直接一點,深空科技所謂的高維影像是假的,但並非全無依據。
就像曾經的天文學家進行深空探測,使用望遠鏡觀測宇宙時發布的漂亮的天體影象,並非就是那些星系原本肉眼看到的樣子,而是使用不同波段資料經過上色後合成的假色圖。
窺視者號的高維影像也是如此。
他們?????將暗物質粒子及其他不同頻段不同信使的觀測資料進行融合,從中篩選出時空溢位訊號。
將這些訊號再按照其觀測頻段和信使進行標註、還原,並生成了穿梭機窗戶上肉眼可見的高維影像。
深空科技的技術突破是資料處理方面的突破,並非真正穿透時空界限。
丁露依據這一點判斷,看到熟悉的人,過去的事並非全無可能的。
雖然大部分還原後的資料都是抽象的圖形、色彩、線條,毫無邏輯可言,但也不排除有幾千萬分之一的機率能合成可識別影象,又有幾千萬分之一的機率被認識這個影象的人看到。
程芳菲看完之後,沉思良久。
她能理解丁露所說的理論,但回憶自己看到的影象卻似乎又有不相符的地方。
程芳菲確定以及肯定自己看到了自己穿越前認識的人,還不止一個。
而且他們的樣子非常清晰,看上去一點也不像是合成的模糊影像。
正想著,顧峰拿著橙紅色的藥劑走進來。
“這是沈醫生剛根據你的最新身體資料配好的治療藥劑。”
程芳菲接過來一飲而盡,看著顧峰挺拔的身姿和一絲不茍的嚴肅神情,忽然想到沈醫生和自己說他在穿梭機上護著自己,態度堅決強硬的表現。
“這次真的謝謝你了。”
顧峰微微點頭:“我應該做的。”
“顧峰。”程芳菲忽然叫住他,突發奇想般問道,“你相信時空穿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