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草木灰拌著農家肥,原本這樣的法子一直都被蓮花村裡的鄉親們,說成了違背老祖宗種地法則的邪招,很是不屑。
但是時光流逝,到了春地裡栽種的糧食成熟,到了收糧食的時候,同樣畝數的田地,紀家用了草木灰拌農家肥的田地裡所收的糧食,卻是別人家的兩倍。
一得到這個訊息,村裡的人皆是一陣詫異,似是沒有想到這個法子居然能夠可行,原本等著看姜妙笑話的人亦是驚訝,沒想到紀家的小媳婦居然也是一個深藏不露的種地行家。
不過,村裡也有不少的人因為紀家這麼好的收成而紅了眼,十分酸味的說,姜妙這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趕巧兒罷了。
村裡的人說什麼的都有,不過大多數鄉親們都是羨慕的,羨慕紀家同樣的地,卻要比別人家多收兩季糧食。
其實家裡的田地能有這麼好的收成,姜妙自己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只覺紀家爹爹才是真正的種地行家,心中不覺慶幸歡喜,喜滋滋的收了糧食,她便暗暗盤算著,等把這些糧食賣了換錢,也能多出不少的餘糧,但是這春地裡打的糧食,都足夠他們一家人吃了。
而且除了這些種糧的地,其他地裡的藥材也長勢很好,頗有一番豐收的景象。
照著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他們家的日子也能一天比一天過得更加好起來。
姜妙心裡高興,想著如今能夠幫著家裡的日子過得好起來,自己也總算是有了一點做媳婦的樣子了。
就連紀子明都豎著大拇指誇她,我家妙兒就是有能耐!
能夠用同樣的田地,收成兩倍的糧食在鄉下村裡是一件稀罕事,沒多久,紀家今年得到好收成的訊息,就好像村裡的那些閑言碎語般傳遍了十裡八鄉。
自從知道姜妙家收成不錯後,之前那些在容家的彩禮事上,借給姜妙銀錢,幫過忙的親戚們也有不少的人,開始陸陸續續的登門要賬來了。
心中感激這些親戚曾經的出手相助,姜妙自然是不能賴的,雖然現在還沒有足夠的銀錢,將欠他們的錢全部還清,姜妙也多多少少的拿出一些錢來,每家都給了一部分。
原本要賬是一件為難事,親戚們來之前也都想過可能會要不到,卻沒想到姜妙這孩子會這麼爽快,雖然並沒有完全將借出去的錢要回來,但是能夠拿到一些銀錢,那些親戚們都是很高興的樣子。
紀子明不太懂人情世故,對這樣的場景更是不解,不覺朝著姜妙問道:“妙兒,為什麼這些人沒有拿到多少錢,都還這麼高興呢?”
姜妙笑著順了順他墨玉般的頭發,道:“因為借出去的錢,就好像潑出去的水,要想往回收是很難的。”
紀子明愈發不解的皺了眉:“不是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嗎?爹也時常跟我說,借了別人的東西,就應該按時還,怎麼就很難回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