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少年,自幼喪父,家境貧寒,母親依靠賣豆腐養活他和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少年深知母親的不易,時常寬慰母親,說等他長大了,一定要要母親過上好日子,以報答養育之恩。
母親深感欣慰,鄰居們都說,少年聰明,若是能上學,將來怕是要中秀才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母親又不想要望子成龍呢?
於是母親倍加操勞,含辛茹苦,攢下學費送少年去附近的溪益館讀書。
少年果然是個讀書的種子,識字讀書,進展神速。引得同窗個個佩服,老師也交相稱讚。說少年未來必功成名就,前程似錦!
可是正當這時,母親卻病倒了,連妹妹也因為無錢治病而死去了。
少年只得放棄自己的學業,回家裡替母勞作。鄰居和師長們都說他孝順,十里八鄉都傳頌著他孝順的美名。
族中有一位舉人老爺開設了一間村學,老爺憐惜其才,讓少年免費入學。不但如此,還將家藏的《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等藏書借與少年閱讀。
少年勤學不輟,學業大進。引得舉人老爺讚歎,“家駒千里,國石萬鈞!”一時之間,閩南盡傳少年之才名。
……
就這樣,在所有人的讚美和豔羨中,少年長大了。
二十三歲鄉試中舉;
次年會試,進士及第;
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六年後擢升浙江提學僉事,兩年後升遷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三年後升陝西督糧參政……仕途可謂一帆風順,同鄉引以為榮,同窗交相讚譽。
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所能看見的山巔也不過就是他現在的樣子,然而對於他來說,人生的精彩卻剛剛開始。
崇禎二年,時任陝西督糧參政的他領兵出征,助三邊總督楊鶴大破山西巨寇王左掛!威名盛於三邊,敘功上達天聽。
崇禎三年,升任延綏巡撫。
崇禎四年,升任陝西三邊總督。
此時的他不過才38歲,便從一介白丁,成長為一方大吏,國朝庭柱。
榮寵之極,古今罕有。
崇禎十二年,建虜南侵。其勢洶洶,眾將皆墨,群臣束手。
山河懸於一線,劇變將生肘腋。
臨危受命,任薊遼總督。君王託之以社稷之重,萬民視之為倒懸之解。
當時的他,雖深感任務艱鉅,但也絲毫不曾懷疑,自己能力挽天傾。
山河破碎,匹夫不失拔劍之志!
青天欲墜,書生當有匡扶之心!
……
所有人都認為他很好。
他也一直以為自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