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法規定,“戰爭使得交戰國的條約失效”,所以,1895年中日間簽訂的馬關條約從此時起廢止,日本對包括臺灣、澎湖列島在內的中國領土的佔領立即失去法律依據。政府還鄭重宣告,中國將“收複臺灣、澎湖、東北四省土地”。這對於中國在二戰結束後,恢複民族獨立國家主權有著法理依據。
12月8日這一天也極其重要,日軍第萬餘人,配以50架飛機,1門大炮,對香港發動進攻。香港雖然是中國領土,但卻租借給了英國,日本攻擊香港相當於與英國正式交戰。
12月7、8日,日軍在馬來亞的哥打巴魯和泰國的宋卡、北大年等地空降或登陸。10日,日本取得東南亞海域的海空控制權。此事件標誌著,日軍全面入侵東南亞。
鑒於當前形勢,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以為中國戰場極有可能會被邊緣化,為扼制這種局面的出現,極有必須趁中國從第九戰區抽調兵力增援香港方向之際,11軍存在著立即發動對第九戰區進行進攻的必要性。一是可以拖住第九戰區軍隊不得南下,二是提升中國戰場地位,不至於讓中國戰場被東條英機內閣忽略。
畑俊六再次給阿南惟幾發報,強調立即發動軍事行動的必要性。
日軍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和畑俊六的想法相同,接到畑俊六的電報後,就立即主持召開各兵團作戰參謀會議,會上阿南惟幾作出如下訓示:“由於南方作戰的開始,人們心中彌漫著一種認為中國方面已經成為次要戰場的想法,要特別以此為戒。在此之際,自始至終要採取積極手段,對重慶施加壓力,至少不能鬆懈,整備進攻的態勢,專心於加強部隊的訓練。”
12月14日,日軍11軍參謀長木下勇召集作戰主任參謀等,傳達了作戰必要性和要領等有關想法之後,向11軍司令官作了報告。15日,11軍制定了會戰指導方案,作戰於12月22日開始,兩周左右結束。
重慶統帥部命令各戰區對當面日軍發動攻擊,以策應英軍在香港的作戰,並從第九戰區抽調第四軍和第七十四軍南下增援。
11軍集結大軍試圖發動進攻行動,自然逃不過中國方面偵察人員的眼睛,軍統唐新部發現情況後,立即密報張昊。張昊把軍統唐新的密報,報告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
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直轄情報部門,也獲悉了日軍動向。
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誇大日軍集結規模,報告重慶說日軍集結了十多萬部隊,隨時都會向長沙方向發動進攻。請示正調往南方的第4軍和74軍能火速調回,等這邊戰事結束後,再南下。
重慶同意,發布新命令:第73軍由澧縣至益陽、寧鄉。第79軍由衡陽調淥口、株洲。第4軍由廣東調回淥口。重迫擊炮第2團及山炮兩個連由廣東調回長沙,統歸第9戰區指揮。
就在薛嶽調兵遣將準備迎接日軍進攻之時,一件讓薛嶽無比尷尬的事件發生,原本安排拱衛長沙的第10軍,竟然沒有軍長。接到第10軍軍長委任狀的鐘彬在瞭解到第10軍的現狀以及同黃浦一期老同學的情況下,也藉故推遲上任時間,這使得第10軍一時間成為了一支沒有軍長的隊伍。
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決定讓仍住長沙的李玉堂複出,承擔起指揮第10軍的責任。李玉堂自從被撤職後,感到上級對他的不公,雖然第10軍剛上戰場就被日軍突破陣地,但是最終還是在長沙外圍擋住了日軍的進攻。此次慘遭撤職,怎麼也想不通,於是他在沒有辦理完交接手續的情況就回家閉門謝客了。薛嶽親自登門請他複出,他連面都不見。李玉堂也是有脾氣的人物,他以為他沒有錯,薛嶽就不應該撤他的職。老長官又怎麼了?老長官也不能這樣對待他。
薛嶽在萬般無奈之下,只能給重慶打電話,請委座幫忙勸說李玉堂。
委座嘆氣說:“伯陵啊!我也正要給你打電話呢。你的脾氣得改一改了,很多事情沒有弄清楚,怎麼就能草率做出決定呢!廖齡奇師長據我調查和你說的情況不一樣啊!他是請假得到你的同意才離開隊伍回家結婚的。錯殺良將,我們是有罪過的呀!”
薛嶽大驚,沒想到委座竟然對一個師長的生死如此關注,以為殺一儆百,可以震懾各位將領,現在想一想,薛嶽也很後悔,感覺太沖動了,廖齡奇不該死。薛嶽小聲說:“事已至此,沒法彌補了。”
委座說:“通報各部,恢複廖齡奇名譽,槍決廖齡奇的決定是我下的,你把責任推我身上。把廖齡奇遺體厚葬於南嶽忠烈祠,統帥部將給廖齡奇家屬頒發了“榮哀狀”證書。有錯就必須改正,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薛嶽感動得流淚,小聲說:“多謝委座,只是李玉堂怎麼辦?”
委座笑說:“我來給他打電話,我是他的校長,他敢不聽我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