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章:敏探春秋爽齋結社;痴寶玉稻香村改詩(五)
一支香燃盡,李紈笑道:“諸位詩翁,可都有了?”
由於詠白海棠的題目是昨日便定下的,探春,寶釵,黛玉,心中自是早已品度過了。如此一來,三人卻是倍加小心,生怕落了第,臉上不好看。而此時,李紈話落。三人分別走到香菱早已經準備好的桌前,提筆書寫起來。等撂下筆,黛玉寶釵二人還好,探春悄悄搖了下頭,想來覺得自己才情也就是這般了。怕是如大姐所說,不及薛林二人的。
李紈見三女交了卷子,笑著對寶玉道,“你的了?別是第一社,便要空過了吧!”
“怎麼會了,即是第一社,好壞都要湊上一律的。”說話,寶玉到了桌前,把自己想好的詩默寫出來。當然他不會默寫原本中寶玉的,而是自己改動了下。只是改動的有點兒多。
李紈一笑,“即是這樣,咱們便按了交卷子的先後來看了。”說話間,李紈拿了探春的過來。寶玉忙是上前去,見探春的詩文中,果有,“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一句,心中不喜,可也無有他法。李紈,寶釵,黛玉等人看過探春的詩,倒是讚了幾句。
再看寶釵的那句,“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同樣也在。而黛玉的依舊是,“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這一首,看過後,寶玉把方才同黛玉一路走來的喜悅,瞬間拋了幾分。這冰雪,如何能用玉盆來盛放啊!
李紈對寶釵的詩,評價甚高,倒是迎春同惜春二人,覺得黛玉這首很好。可她二人說話的分量,還是很有限的。李紈手中拿著寶釵的那篇道,“依我看,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了。”
探春笑道:“稻香老農評的甚是公道,可咱們好像都少看了一篇吧!”
李紈道,“看了,我看也比不過蘅蕪稿的。”說著,李紈率先到了寶玉這桌。拿起寶玉的詩文看了兩眼便笑了,“我說了什麼了?只看了一眼,便知曉怡紅公子是押尾了,你可信服?”
“我的這首本就不大好的,又有什麼不信服呢?”排在末尾,寶玉自是沒意見的。
惜春道,“稻香老農為什麼只看了一眼,便說了這首該當押尾了?”
李紈道:“說了我公道,自是不會錯的了。不看旁的,只看限韻,這便錯了。”眾人好奇,她們自是知曉寶玉之才,落第或許可能,可要是用錯了韻腳,那便說不過去了。這樣一等李紈放下詩稿,便齊齊看了過來。
只見寶玉的詩稿寫到:“
金風瑽瑢入重門,七節偶詠豔一盆。出浴太真雪作影,浣紗西子玉為魂。
晨鐘方鳴櫳翠寺,暮鼓又臨稻香村。醉倚欄杆尋秋意,解語輕訴日已昏。”(自己胡謅的,不過,真真花了心思的!!!)
迎春和惜春看過之後,知道寶玉的這詩頸聯用錯了字。限韻該用‘痕’字。此處卻用了‘村’字,雖說都是門字十三元,可由於加了限制,那便說不起了。合該押尾的,也就是說,稻香老農評的不錯。探春看了,只是不語。與原本中不同,此時寶玉待她很好的。
寶釵道:“錯韻,押尾自是押尾了,不過略略可惜了些。”說著,看向黛玉。
黛玉道,“卻是可惜了,既用了‘國豔’一典,又用了‘解語’一典,更難得應了節氣。尤其頸聯最妙。如此看來,你真的不適合限韻的。”說著,黛玉看著寶玉道,“只是這第一句,如何這般起的?瑽瑢二字,可有深意?”聽黛玉如此說,李紈等人細看起詩稿來。倒是寶釵聽了黛玉的話,微微點了點頭,看向寶玉。
寶玉見二女看來,心中嚇了一跳,緊忙道,“不敢說妙手偶得,卻是想了什麼,香又要燃盡了,便胡亂寫了,勉強湊成一律。當時我都沒想,能得了瀟湘妃子這般讚譽的。”
“即是未思及,那便是妙手偶得了。”寶釵說著話,又同李紈幾個看起寶玉的詩文來。她心中覺得,這詩文,似乎包含著什麼意思的。只是自己看不出來。可他為什麼,雙用了這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