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90章 沉默中的醞釀
對於這些“末世準備行為藝術”,網友一開始的態度都是“哈哈哈哈”。
大家開始覺得不對勁的時候,反而是“末世”話題在網路上的熱度已經開始下降,而卻在生活中逐漸顯出端倪的時候。
討論“群星歸位”的帖子翻來覆去還是那麼幾張圖,短時間內也很難再看到明顯的移動;“喪屍go”當前的版本,安全抵達官方基地就算通關,掛著假ip把居住地、故鄉、母校等等地圖都打了一遍後,漸漸也就失去了新鮮感。
就連克蘇魯文學,因為最近沒有新的破圈作品,熱度也在下滑,許多跟風開的線下跑團店開始門庭冷落,甚至掛出了“旺鋪轉讓”。
但就在網友以為“克蘇魯末世”就跟其他熱點事件一樣終將慢慢淡去,準備若無其事地繼續生活的時候,卻在現實的維度中嗅到了“末世準備”的味道。
相比網上咋咋呼呼,表演多於實用的“基地建設”,發生在現實中的、沉默的準備反而更讓人緊張。
首先是悄然上漲的物價。
最先上揚的是米價,但在短暫上漲後就被開倉放糧給摁了下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再反彈;但管控力度較低的其他物品,就開始悄然冒頭,包括油鹽、罐頭、壓縮幹糧、臘肉乃至老幹媽。
與這些長期補給形成對比的是,生鮮價格卻並沒有明顯的變化。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不能說明什麼,畢竟囤糧是華夏人民刻進dna的愛好,不管發生什麼事,反正起手先囤個糧;但當一些日常工業品也開始漲價,就顯得事情不對勁起來了。
華夏一向被戲稱為“工業克蘇魯”,從長線來看,工業品的價格一直都是越卷越低的,於是襯託得“逆勢上漲”的類別尤其地鶴立雞群,很快被火眼金睛的網友拉出一個名單:
日常用品如廁紙、濕巾、衛生巾、肥皂、洗衣粉等;消毒用如創口貼、酒精、繃帶;工具類如瑞士軍刀、工兵鏟、各種維修全套;防具如頭盔、防護服、防毒面具甚至防彈衣;武器如各種菜刀、電棍、防狼噴霧;電器如手電筒、淨水器、手搖發電機,甚至還有說不清該塞到什麼分類的複古産品如煤爐之類。
這要說跟“末世準備”沒有關系,很難讓人信服。
好在華夏的工業能力一如既往地靠譜,雖然這些“末世相關”産品價格有走高的趨勢,但畢竟種類繁多,這種貴了買那種,天然比較“抗通脹”,加上生産商覺得有利可圖,光速拉産線上産能,價格始終也沒能漲多少,維持在一個“有點溢價但不離譜”的範圍。
如果說這時候還能用“網上什麼奇怪的人都有”來寬慰自己,當大家在身邊發現活的“末世準備者”,就更加繃不住了。
提問:你的身邊有“末世準備者”嗎?
“謝邀。人在村裡,開了個小賣部。本來這村裡根本沒啥年輕人的,來的都是大爺大媽,主要靠賣日用煙酒,但就上個星期,呼啦啦來了一大幫年輕人,直接搬空我的店,還給我列了一個大單子——沒錯,就是末世清單上那些東西,問我能不能統一進貨,省得他們挨個去網購了。
自從失業回老家開店,我就沒見過這麼多年輕人了,這不有點激動,我就問是什麼節目組要在這整活嗎?結果他們說這是真的準備迎接末世,給我幹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