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古董市場開在南口這種地方,本來就很詭異。
要知道,崖州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的海外荒蠻之地,流放政敵時,為了確保回不來的選擇,甚至有“生度鬼門關”之說,可見在古人心中,這是什麼天涯海角,說是古董窪地都委婉了——這能挖出個啥,蘇東坡啃過的豬骨頭嗎?
但如果要說連山學,那就大不一樣了。崖州,那可是連山學的聖地,自古以來就是眾多怪談的發源。
譬如《子不語》的“狼人”傳說,《崖州志·紀異》記載紅花滘打來的水都變成珍珠,甚至還有“鯊魚救人”的故事。
“小潘家園”的攤主們知不知道連山學不得而知,但這麼多年下來,多少也摸清了買主的喜好,雖說是“義烏分場”,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克味”。
大賣場和小攤販佔了三條街,形成“兀”字形,除了少數賣東坡餅、椰子水和奶茶,供客人補充能量的,絕大部分都是各種玉墜、手串、古本、器皿和手把件,堪稱義烏做舊工藝大賞。
玉墜和手把件除了傳統的平安扣、十二生肖,還有很多外面不常見的“品種”:蛻殼中的蟬、正在破繭的蛾子、類似蠑螈的長著腿的魚等等,反正充分發揮想象力就對了,而材質則大多是墨玉或者深色瑪瑙——當然,是“號稱”,總之主打一個顏色暗沉。
至於器皿,上面大多畫著各種各樣意義不明的“符文”,有些明顯是脫胎於甲骨文,但經過了某種扭曲,多了一些邪惡的氣息;另外還有一些符號看起來是改編自傳說中有魔法力量的如尼文字和古希臘占星符號,可以說是中西結合了。
古本是最樂的,光是各種版本的《連山》《歸藏》就擺了一地,翻開每一本內容都不一樣。
至於價格,當然是十分親民。
玉墜十五,手串八塊,古本三十——主要是紙貴。這是喊的價,買得多或者嘴皮子利索,再砍砍沒問題的。
大家一邊逛,一邊交流“鑒寶經驗”——除了黎鳴霄全程一臉懵,彷彿是來當保鏢的。
那些畫“符文”的器皿自不用說,一眼就知道對不對——別說,還真有特別敬業的廠家,居然去扒了連山論壇,畫得有模有樣,可惜論壇版本其實也是一個被連山委員會篡改過的偽版。
程玖主要看古本,把那些花裡胡哨的《商君書》《魯班書》挨個翻過去,據說每一種“偽版”她都細致地研究過,看裡面有沒有可能混入了寶貴的禁忌知識,一旦發現一種新的杜撰就買回去收藏,閱讀量恐怖如斯,讓洛書嘆為觀止。
袁霖喜歡收集如尼文字,用來對比中西符文,而巴穎主要是看顏色:“用連山材料染色是不一樣的——不均勻是一點,主要是一種流動感,看著就有生命的歡喜。”
洛書瞪大眼睛看了半天,完全沒有感覺到“生命的歡喜”。
她的鑒定方式非常簡單粗暴,但又直搗黃龍:沉入亞空間看看。
眾所周知,隱器是可以穿越亞空間與平行宇宙的、“神力的封印”,如果拿著一個手串,下去一看:沒了!那就是假貨無疑。
經過在切爾諾茲克的練習,洛書已經可以脫離“莫比烏斯的臺階”,僅憑回想沉入亞空間的感覺直上直下了——說到底,“莫比烏斯的臺階”是她親手封印的,既然“河圖洛書”有“混沌”的權柄,那麼沒道理不能直上直下,只是以前沒有掌握方法而已。
說不定那隻虛空中的“沙漏”,也是類似的東西,一種權柄的具象化,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摳出來……
之所以會有“摳出來”這種想法,是因為洛書逐漸意識到,過往在修改歷史後拿到的隱器,其實都是對權柄的具象化,與其說是一種獎勵,不如說是一種“引導”。事實上,她動用權柄並不需要隱器——這就是為什麼在她意識到這一點後,便再也沒有隱器出現了。
那麼相比留在自己手裡,這些隱器對別人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