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考試由各地郡城舉辦,但帝都方面會拍出監考官,防止郡城方面作弊。
監考官由三個方人馬組成,一是由江龍象在一個月中組建的“監考團”,二是刑部的人,三是錦衣衛的人馬。
三方人員互相協助,互相監督,爭取大考達到公平,公正。
同時,郡城第一輪錄取名額,定在五百到一千之間,凡是透過這輪考試的考生全部授予童生的稱號。
得到童生稱號的學員從此個人稅收減免一半。
第二輪行省錄取名額為一千人,透過這輪考試的學員,被授予“秀才”稱號,享受個人稅收全免。
七十二個行省在第二輪中將會出現七萬二千名秀才,由他們角逐一千個進士名額。
不過,進士中也分等級。
一千名到六百名,封三等進士,可授予九品官職。
五百九十九名到一百零一名封二等進士,可授予八品官職。
前一百名封一等進士,可授予七品官職。
但,前三名又有不同的獎勵,大考第一名可授予狀元稱號,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並擁有金鑾殿面見皇帝的資格。
此臺政策一出,無數的國民湧往郡城報名處,不過,報名也有一個前提,需要家世清白,本人沒有犯罪事跡,否則取消報名資格。
據統計,短短十日,參加天下大考的報名者達到了恐怖的一千多萬人。
如此人數,將燕離也給嚇了一跳。
報名的第九日,監控關來到了郡城,並帶來了考卷。
因為擔心郡城官員洩露考題,因此三輪考卷,都是由江龍象與兩名副主考定下的。
考卷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考武力,第二個部分考文章,第三個部分考韜略。
總分為一百分,其中武力六十很,文章三十分,韜略十分。
每個郡城錄取人數不超過一千,但有個明文規定,考分不過六十分的不能錄取。
第一輪考試分三日進行。
第一日為武試,第二日為文試,第三輪考驗韜略。
在監考官的監督下,每個郡城的考試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當然,其中也有一些世家子弟與官家子弟仗著身份要在其中作弊,但被逮住就永遠取消參考資格。
第五日,各大郡城的錄取名額下放開來,總人數達到一百三十多萬。
獲得名額的自然是歡喜莫名,失敗的不少悶悶不樂,也有一部分人準備回去苦修,準備來年再考。
轉眼,就過去一個月,第二輪考試已經結束,獲勝的第二輪考生授予秀才稱號,並要求在三個月內趕到皇都,進行第三輪考試。
大雲國疆域遼闊,因此,從最邊緣的郡城達到皇都至少需要兩月以上的時間。
因此,燕離給了他們三個月的時間。
兩輪大考,無數寒門國民脫穎而出,從而使得大力支援天下大考的皇太孫獲得了更多的寒門國民的擁護。
大雲國天下大考如火似荼的進行著,在帝國西南聖魔山脈也有一場盛典即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