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石壁上的“先民萬靈祭祀圖”,林尋腦海中又浮現起當年的一些往事。
當年在西恆界“論道燈會”落幕時,曾有一株通靈王藥出現,一副老流氓的秉性。
可也正是因為這一株通靈王藥,讓林尋瞭解到了一些關於“大道無矩鍾”的事情。
這株通靈王藥曾言:“那大道無矩鍾,乃亙古時一眾聖賢耗費畢生心血所鑄就。”
“鐘聲一響,便代表著眾生之力匯聚,足可以令乾坤易改,鬼神退避,神妙之極,誰若能掌控,誰便等於能掌控眾生之力!”
它也曾言:“那大道無矩鍾代表蒼生之力,當初眾聖在祭煉成功之時,就因為此寶觸犯禁忌,遭受前所未有之天譴,即便能夠獲得到,一時半刻也根本無法動用。”
“而欲御用此寶,需要眾生之力!”
“眾生之力,關乎眾生之願力,唯有在聖道封禪成功的大能者才有能耐去收集。”
當時,林尋清楚記得,傳聞中,遠古聖賢佈道天下,教化眾生,冥冥中自然會得到眾生之信仰,從而凝聚成了一種神秘的力量——
願力!
就好比世俗中的廟宇神像,常年累月地被凡夫俗子燒香祭拜,自然而然地會有一種莊肅而懾人的氣息。
那種氣息,就是最粗淺的一種願力。
而修道者所謂的願力則不同,指代的是一種宏大的修道願景,每一位真正的聖賢,皆會立下自己的大道宏願。
為此,有的聖人選擇入世,教化眾生,發揚自己宏願,得到眾生信奉和認同,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眾生願力。
同樣,有的聖人選擇出世,以自身之願景,與諸天萬道印證,當開闢出新的修行之途,亦或者開創出新的道法,同樣能夠獲得願力。
這種願力,又被稱作“大道願力”。
無論是入世,還是出世,欲成從“聖人”封禪為“聖賢”,註定和願力是分不開干係的。
林尋還記得,當初在弒血戰場的桑林地中,那一隻神秘的金蟬就曾發出一個足以驚世駭俗,震爍萬古的宏願——
願有朝一日,天下萬靈,皆可為聖!
這,同樣是一種大道宏願。
想到這,林尋不禁又想起剛才陸玄機在面對這座石壁時,曾進行過的多次嘗試。
陸玄機認定,這“先民萬靈祭祀圖”中,就藏著眾生之力,只要能夠將其掌控,便能夠在聖道封禪,成為真正的聖賢,而非是聖人。
聖賢和聖人,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唯有在大聖境封禪成功之人,才能夠稱作“聖賢”,能夠掌控眾生之力,以後也可以成為絕巔道途上的聖人王!
為此,陸玄機曾進行多次嘗試,可最終皆失敗了。
此時回憶著當年的一些往事,再對比陸玄機的話語,林尋愈發感覺到,這“先民萬靈祭祀圖”中的那一座道鍾,極可能就是大道無矩鍾!
“聖道封禪,方成聖賢,一個賢字,就和世間其他聖人區分開。”
“所謂見‘賢’思齊,”代表的既是一種修為境界的高度,也是一種超脫聖人之上的力量。”
林尋陷入沉思,他已是大聖境中期圓滿地步修為,自然很清楚,聖人和聖賢的區別。
因為唯有聖賢,方可成為絕巔道途上的聖人王!
至於聖人,或許也可以晉級聖人王境,可註定將和絕巔道途無緣。
原本,按照林尋的打算,當踏足大聖境圓滿地步時,他才會考慮去封禪為聖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