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
看過那麼多古裝電視劇,欣賞過那麼多古裝美男表演吹簫彈琴,青伊忽然來了興致,她想看看現實中男生彈奏古琴是個什麼樣子。
青伊說走就走,騎著她的小單車直奔瀾滄湖而去。
不得不說,這阿爾法的人氣確實不錯。平時只有節假日才會擁擠的瀾滄湖,此時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到處是人,而且大都是些十幾歲的學生。
單車不能進景區,青伊只好將它鎖在外面隻身進去。
瀾滄湖本身確實是一個心形的天然湖,只是“心”不夠正,後來被資本家發掘並進行了改造才形成如今這標準的愛心湖。
資本家不僅改造了湖形,還沿著對稱軸架了一座木質的跨湖長橋,又在長橋的中點位置也就是心湖的湖心建了一座約二十平米的鋼混結構圓形涼亭。
涼亭很簡單,就一張直徑1.2米的石桌和三個圍著桌子的石凳。
此時的石桌上放了一把青桐古琴,石凳上坐著兩個人,一個負責攝影,另外一個自是負責彈琴。
湖岸邊遠觀的聽眾們都知道是這兩類人,但大家都分不清哪個是琴師,哪個是攝影師。
他們身高差不多,都有185的樣子。
他們型也差不多,都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穿著一模一樣的長衣長褲套裝,戴著一模一樣的鴨舌帽、大框墨鏡和黑色口罩。看起來像是一對雙胞胎。
名字嘻哈也就罷了,這裝扮……與即將要展現的美境格格不入。
青伊不覺好笑,若非那七絃蠶絲古琴赫然在目,她都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瞧著時間差不多了,那雙胞胎開始行動起來,各就各位。
湖岸眾人見後也紛紛席地而坐,原本人聲鼎沸的瀾滄之濱在一聲定弦之音下瞬間安靜。
受氣氛感染,青伊也端端正正坐好,洗耳恭聽。
悠揚的琴音穿越湖心亭飄入人們的耳中,人們紛紛閉上眼睛,細細地品。
唯有青伊,她直勾勾地盯著那彈琴之人。看他左手交替按滑,看他右手託抹挑勾踢打,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音符,她都看得仔仔細細,聽得清清楚楚。
以前書上總說彈琴怡情,聽琴舒心,青伊總覺得那些高雅的活動與她這樣的大老粗格格不入。而今聽這幽幽的古琴之聲,她瞬間有種置身仙境的感覺,什麼憂傷,什麼煩惱,通通忘得一幹二淨。
青伊雖然不懂樂曲,但古裝電視劇看得多,古風的bg也聽得多,自認識得不少有名的曲子,卻從未聽過現下這曲。
自己沒聽過只能說明自己見識不足,並不表示曲子不出名,青伊這麼想。
聽曲怎能有雜念呢?不能褻瀆這難能可貴的雅境,青伊也隨著人們輕輕閉上眼睛靜靜傾聽。
曲子像是在講述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此時已經到達高潮,主人公既捨不得與親朋好友告別,又不得不各奔天涯,但他不拘泥於短暫的離別傷情,而是豁達地表示分久必合。
這不是……
青伊驟然睜眼,又急忙閉眼。順著曲調節奏在心裡默默背出那首流傳千古的《水調歌頭》,還真能對得上。
就在青伊頓悟之時,曲子結束了。
湖岸掌聲震天。
湖心亭兩人交換工具,攝影師抱琴,琴師拿攝像機。他倆一人撐著一把油紙傘在眾人的簇擁之中往他們的臨時小棚走去,顯然是不想讓人知道他們的真實樣貌。
越是遮遮掩掩,越是有人心生好奇,那些好奇的人們像狗仔一樣追著他們各種提問。然而這對“雙胞胎”就像啞巴一樣,一聲不吭,一句不回。
而就在路過青伊身旁的時候,那拿攝像機的琴師卻突然開了口:“都回去吧,別跟著我們,我們是不可能露臉的。”
這聲音是……宋之曦???
青伊震驚。
怎麼會是他?
青伊不敢置信,卻又突然那日與宋之曦同在這瀾滄湖相遇,他可是在夕陽下作畫,而且作的還是水墨瀾滄。
他國畫都可,古琴有何違和?
思此,青伊好奇心起,也加入了“狗仔”大部隊。
感覺到女孩跟來,拿攝像機的男孩隔著口罩勾唇輕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