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衙門根本就不體恤,一個個伸著脖子來要銀子。老臣恨不得種幾顆搖錢樹才好。”
姜韶華滿面同情之色:“紀尚書確實辛苦。”
紀尚書長嘆一聲:“老臣年歲也不小了,再撐個三五年,等皇上主掌朝政了,老臣就打算致仕,回祖籍養老,過幾年鬆快日子。”
紀尚書其實不算太大,今年六旬,看起來卻比戴尚書還要蒼老。可見戶部尚書操心勞力,確實不易。
姜韶華輕聲道:“紀尚書掌管國庫錢糧,是大梁肱骨重臣,也是皇上最信任之人。有紀尚書在,皇上才能安心靜養。可別說這樣的喪氣話。”
六部衙門各司其責,戶部尤其重要。戶部尚書可以平庸些,卻一定要是天子信得過的人擔任。紀尚書就是這樣一個人。
論才幹,中上之資。論忠心,卻是一等一的。要是紀尚書告老致仕,一時還真找不出能替代紀尚書的人。
紀尚書被郡主讚了一通,身心舒暢,正要自謙幾句,就聽郡主又道:“柔然使者已經被攆走,只怕邊境很快就要再起戰火。戶部眼下要全力籌措準備糧草,以備戰事。”
紀尚書皺眉長嘆:“不瞞郡主,公主殿下和親一事,老臣絕不同意。不過,邊軍真要和柔然騎兵打仗,京城還要派兵增援,便需要大筆錢糧。老臣今日心情浮躁,就是在為此事發愁。”
姜韶華看著紀尚書:“邊關要備戰,南陽郡敬獻二十萬石軍糧。”
二十萬石?
紀尚書不大的眼睛驟然亮了,面部表情肉眼可見地熱切起來:“郡主說的可是真的?”
姜韶華微微一笑:“本郡主一言九鼎,說話什麼時候都算數。”
紀尚書激動得直搓手指:“這可太好了!這麼多軍糧,大大解了戶部燃眉之急。”
“到時候,本郡主令人直接送糧去邊軍。”姜韶華道:“省了來回運糧的麻煩,也能少些消耗。”
紀尚書連連應是,一張老臉都快笑出花了:“郡主慷慨大度,老臣一定親自上奏摺,為郡主請功。”
紀尚書很是上道,這是要為姜韶華揚名。
姜韶華含笑道:“本郡主也不說那些無用的客套話。本郡主獻糧,一來為解戶部之急為皇上分憂,二來是要支援邊軍打仗。如果能借此揚一揚名聲,再好不過,多謝紀尚書。”
傍晚的時候,紀尚書滿面春風地送南陽郡主出了戶部衙門。
刑部戴尚書正好落衙回去,見了這一幕,不由得嘀咕:“這老東西,平日裡對誰都臭著一張臉。今日對郡主倒是客氣。這麼老遠都能看出臉上在笑。”
隔日大朝會,戴尚書便知是怎麼回事了。
紀尚書上了一道為南陽郡主請功的奏摺。勉強撐著龍體上朝的太和帝,聽聞此事眉頭舒展,大大讚揚了姜韶華一番。百官們紛紛張口稱頌。
二十萬石軍糧!整整二十萬石!
還是南陽郡直接送去邊軍。也就是說,南陽郡要肩負運糧送糧之責,路途上的消耗一應都由南陽郡負責。
姜韶華微笑而立,身形似在瞬間高大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