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夏國內對於魏國的態度,分成了截然對立的兩個部分。
更何況,玉還真知道女王私下與雲崕有過約定,會助魏抗燕。
陳大昌聳了聳肩:“我不知道。”態度非常誠懇,因為他的確不清楚馮妙君的算盤。按理說,這應該就是女王苦等的“轉機”,她會不會以出兵為籌碼,換取看望雲崕的機會呢?
但他作為新夏女王身邊最得力的下屬,也同樣明白馮妙君對於出兵援魏是抱著極為謹慎的態度。
和魏國做交易是多數新夏人的底限,一旦突破,會不會在民間激起譁變?
這時廷議剛剛結束,玉還真望著馮妙君的背影消失在宮殿後方,也不由得嘆道:“若我與她易地而處,恐怕也不知如何是好。”
一邊是與情郎的約定,一邊是國家利益,女王要如何權衡?
說到這裡,她突然又道:“魏國師可是出了什麼問題?”
陳大昌與她並肩而行,目光微動:“何出此言?”
“魏國出現那麼嚴重的地龍翻身,恐怕一多半原因要歸咎於元力失調。”除了加持軍隊和修行者的戰力、輔助修行之外,元力的最大用處還是調理國家氣運、促成風調雨順、對抗天災大難。
“雲國師經驗何等老道,即便在魏燕戰爭中也不該有此疏忽。”玉還真自己就是國師,當然對於元力的運用有著遠超常人的認知。熙國和魏國曾經並肩作戰,她對雲崕的手腕瞭解甚深,“說得過去的理由,就是他自己出了問題。”
她頓了一頓:“我記得雲國師似乎從西北大戰之後就閉關了,據說之前還負過傷。”一雙妙目轉過來,在陳大昌臉上逡巡,“你不知道麼?”
他是女王心腹,得的第一手資料。說他半點風聲都沒有,她才不信。
這件事,馮妙君沒跟第二個人說過,陳大昌也只能低沉道:“但願他莫要有甚三長兩短,否則女王要傷心欲絕。”
這回答就很微妙了,玉還真抿了抿櫻唇,恰好傅靈川有事找她,她也就轉身走了。
陳大昌望著她的背影,腦海裡想的卻是:玉還真這局外人都能發現的問題,燕王又怎會不關注?魏國缺失國師坐鎮,這秘密還能隱瞞世人多久?
在這之後的兩天裡,他發現女王的神情越發鬆快,甚至有了笑容。他將玉還真的推論說了,馮妙君瞅著他,意味深長道:“這不是你想到的罷?”
“是玉國師所言。”
“說得好。”四下無人,馮妙君眼中終於露出一點躍躍欲試,“我們等待的轉機,也許很快就要到來。”
咦,地龍翻身還不算是轉機嗎?陳大昌撓了撓頭,發現女王也太沉得住氣了。
……
花巢高原,魏軍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潰敗。
訊息傳出,舉世譁然。
燕魏戰爭進行了三年,無論武器軍備、戰術戰略、兵員素質和修行者數量,雙方的表現幾乎不相上下,即便燕軍稍好一些,也被客場作戰的劣勢所抵消。這也是戰爭始終僵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發生在花巢高原上的十餘場大小戰役,魏軍憑藉主場優勢卻依舊敗多勝少。昔日勢均力敵的對手,今回好像變得格外強大,將戰線頻繁往北、往西推進。
地龍翻身後的阻擊戰,還能說是天災導致士氣低沉、軍隊孤立無援因而落敗;可花巢高原上的系列戰役,那幾乎都是雙方軍隊毫無花俏的正面硬仗。
魏軍卻敗得那樣乾脆,無論魏王廷派出多少大將,使用了多少計策,花巢高原還是失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