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目擊證人?於情於理,雲崕也確實應該護在魏王身邊,策其安危,以免老王魏平章的悲劇在兒子身上重演。
可是馮妙君總覺得,事情不會這樣單純。當然隔著千里之遙,她手裡又沒有半點證據,全憑一點直覺。
嶢國有黃金城在手,應付起閃電戰來毫不怯場。魏人已經吃過一次虧了,連國君都搭進去,這回會怎麼應對呢?
又過兩天,嶢境的戰爭訊息還沒傳過來,南陸的燕熙之戰倒先出了下文:
熙國的抵抗雖然極盡頑強,依舊是在燕國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很快退到了牛姆河邊。
由於熙王前一次的食言,魏人已經不再出兵相助;南陸的蒲國和桃源境也各自獨善其身,並不理會他的求援。因此,這一回狼來了之後,熙人要孤軍奮戰了。
看到戰報里長長的傷亡數字,馮妙君也不得不感嘆熙國的將士和修行者都是好漢子,在鎧武、軍械、醫療後勤……以及國君都遠不如對手的情況下,依舊可以堅持得這樣長久。
可是雙方的差距畢竟擺在那裡了,從國力到元力,從戰略到裝備,強弱相差實在太過懸殊。他們的浴血奮戰,只不過拖慢敵軍的腳步而已。
燕軍依舊壓到了牛姆河畔。
一旦他們渡過河去,就能在廣袤的平原上向著熙國首都進軍。
就在這時,熙王做出一個誰也想不到的舉動:
棄都,逃跑!
他居然放棄了現有的首都,帶著整個王廷遷去了北部的紅棉高地,並在那裡指定千水城為臨都。千水城離舊都有數百里之遙,最重要的是,紅棉高地是一整座隆起的山脈,地形險要,有數道關口都踞守天險,易守難攻。
從戰略上說,地方是選得不錯,一旦舊都被攻破,這裡還能讓熙王廷苟延殘喘。
可是這做法也實在是太……
整個新夏王廷聽到這訊息都呆住了。一國之君連半點骨氣都沒有,這讓還在前方保家衛國的熙國人怎麼想?
熙人很快就以實際行動作出了答覆:
儘管將領們想方設法攔截這個訊息,可是謠言很快四下傳播,牛姆河畔的前線防禦隨之崩潰。
國君都不管他們了,他們還流的什麼血,賣的什麼命!
去他吖的吧!
於是燕軍不費多少力氣就佔領了渡口。
牛姆河戰役,熙軍又輸了,在付出了數月的辛勤努力,在付出了無數條人命的代價之後。它不是被敵人生生擊垮的,而是由自己的國君親手瓦解。
馮妙君看到這裡,忍不住一聲嘆息:“燕軍已經過河了?”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那麼國君呢?
燕軍若是過河,這場大戰的勝負就已經基本定調。
拋開情感和體面不談,熙王的做法倒不算錯。眼看都城保不住了,他趕緊逃走,也能給熙國再續一續命,說不定能讓它再多活幾年。
“並沒有。”底下的軍情大臣搖頭,“燕軍雖然佔下渡口,但牛姆河裡的螭龍一族興風作浪,拆毀船隻,不許燕人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