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廷眾多臣子表情立刻變得很精彩,馮妙君放心欣賞,暗覺有趣。此後傅靈川與門閥之間互為掣肘,她也能放手而為。
“好了,傅卿歸位,接下來便是第二項廷議。”她慢條斯理。
第二個重磅訊息,就是北陸緊隨南陸之後,同樣發生大型戰爭:
魏王蕭衍再度對嶢國宣戰!
這兩國要掐架簡直不需要再找藉口了,蕭衍只消一句“為君父報仇”就理直氣壯。魏國在兩年前的烏涪雪山戰役中吃了大虧,連國君都犧牲了,臣民一直引以為恥。偏巧兩年來風調雨順,國力又盛,這回幾乎不需要怎樣動員,請戰情緒就異常高漲。
蕭衍發兵五萬,幾乎循著上回的路線入侵嶢國,選的時機也與一年前如出一轍,都是籍著燕國攻打熙國之時。
這個時段顯然是精心安排,傅靈川也分析道:“熙國敗北只是時間問題,魏國遲早要直面燕國。問題在於,嶢與燕的關係向來不錯,魏國若是遭遇左右夾擊,今後日子可就很不好過了。”
破局的辦法只有一個,那便是先下手為強。
魏、嶢兩國也有血海深仇。為什麼魏國不依著葫蘆畫瓢,也嘗試和嶢國簽定條約?首先,嶢國遠不似新夏這樣內外交困,國家和人一樣,都是無欲則剛。區區幾千萬,並不被苗奉先放在眼裡,這一招怕是行不通。
其次,嶢國富庶,遠非積貧積弱的新夏可比。魏國覬覦的,還有大嶢立國以來積累的巨大財富。別的不提,神器黃金城在戰爭中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顛覆性,這一點誰都明白。
所以,這一個和平協議是雙方哪個也不想籤。
但傅靈川也質疑道:“魏國如此主動。可是燕熙戰爭一旦快速結束,燕國與嶢國就很可能聯手夾擊魏國。蕭衍難道不擔心?”影響戰爭的因素太多,其程序幾乎不可控制。即便強大如燕國,上一次進擊熙國也是鎩羽而歸,魏國又怎麼敢篤定自己就能快速搞定嶢國呢?要知道燕國吃掉熙國以後,恐怕就要幫著嶢國對付它。
蕭衍此舉,很可能令這糟糕局面提前到來。
馮妙君也有同樣疑惑。蕭衍是個聰明人,絕不似老魏王蕭成章那麼偏執,又得雲崕相輔,按理說不應有此不智之舉。
所以,對於這次侵嶢,蕭衍哪來的自信呢?
想到這裡,馮妙君就恨得牙癢癢地:怪不得雲崕去年夏天想方設法要同新夏簽定協議,原來還有這一重考量!
魏國的規劃做得長遠,怕是早就做好了再度侵嶢的準備。協議一簽,新夏就不能發兵援助嶢國了!
因為此事,王廷上議作一片,都在討論新夏如何自處。呼延備道:“坐視不理,恐遭非議。”
新夏與嶢國建交,長樂女王與嶢太子妃也有交情,於公於私,兩國都有些關聯。難道就這樣坐視嶢國遭魏入侵而不理會麼?
相國王淵立刻道:“我國與魏簽下協議,不得出兵援助它的對頭。這是以國之名定下的契約,若敢反悔,新夏要遭天譴。”天道切實存在,在它的監控下,誰也不敢拿立誓開玩笑,這世上可是有天譴之說的。
其實眾臣也都知曉。從情感而言,新夏人更傾向於幫助嶢國,可這中間橫亙著一道該死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