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風未吹出巷口,只因那刀氣遊刃有餘,收放自如,所以當那些小斯退去,巷內的塵埃飛散,那刀氣自然散開,化作虛無。
直到此時,那狂風呼嘯之聲才消散,仔細看去,這百花巷真的乾淨了許多,而且還多了許多人氣,因為那群小斯退去,無數看戲的百姓卻是湧入其中。
大唐百姓不說民風彪悍但也不是怕事的主,你看,那副院的六先生都讓他們進了他們還怕什麼?一個二個自然湧入百花巷中。
不過出奇的是他們並沒有如同那些貴人一般,吵鬧如集市,他們反而很安靜,那是一種尊重,大唐的百姓對書院的先生那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書院說過有教無類,說的也不僅僅是族群之分,還有貧賤之分。
哪管你是路邊乞丐小斯,或是高官大人之後,只要你能透過書院考試那麼你便能入書院之門,不會因為你的身份錢財有任何區別對待。
書院在城中建有一書樓,便是面對窮苦人家,你說考試難,那麼書樓為你敞開,書樓中的先生會為你講解,你可以學到想學的知識,只要你勤奮,當你自覺可入書院了那便在書樓報名,有專門的老師進行考核,你若透過,便可在書院中學習。
這件事情當時還有達官貴人嗤之以鼻,說書院假裝清高,若是有教無類為何還要行這考試之事。
黃槐老先生怒之,在城邊擺了書桌,邀請全城孩童以筆墨寫字,只寫一字,人。
長三丈,寬三丈的華菱宣紙上滿滿寫了數千人字。
黃槐老先生在這數千人字中只選了一人入書院,他道:“書院是天下之書院,但是書院是才情之書院。不懂可去書樓學習,那是書院給全天下學子學習的機會,你若學有所成自然能入書院,你若學不進也能在書樓學習做人之道理,這有何不可?”
沒有人覺得不可,天下人都覺得理應如此。
書院給了你機會學習,那麼你便要努力學習早日踏入書院,而不是因為自己不努力或是愚笨而怪罪書院不敞開大門。
大門已經敞開,而且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夜夜都在敞開,只不過那是需要你努力才能踏入的,若是人人都能踏入,那些努力學習辛苦一輩子只為進入書院聽一堂課的學子豈非笑話?
所以當年,黃槐老先生重新備了一張華菱宣紙,上面用小篆體寫了一字,賤!
小篆工整,因為黃槐老先生覺得這字一定要工整,免得那蠢笨之人看不出自己所寫為何字。
這賤與孩童的人字合為兩字,便為一詞“賤人”
黃槐老先生罵髒話了,但是京都的百姓都覺得黃槐老先生真的很可愛,因為每當一個孩童寫出一字他都會那麼認真的做點評,告誡他這人字應該如何寫,這人字又作何解釋。
書院中的先生,不論是黃槐老先生,還是王旭聖老先生,還有很多先生,他們都會定期到書樓中授課,教導努力學習的學子。
他們那麼的認真,便是為了能讓這些真正想學的學子早日悟到自己所學而能踏入書院學習更深層的知識。
書院中不可能教導你人之初性本善,這些啟蒙之理可在書樓聽課。
這一切很簡單,很讓人理解,那達官貴人只是氣不過自己孩子進不了書院大門而已。
但是氣不過又能如何?那些皇家子弟要入書院學習一樣要透過考試,非常公平。
這是氣度問題,也是自以為是,所以那頂撞書院表示不滿的貴族被削去了爵位。
因為書院是天下人之書院,覺書院不公那便是覺得天下人不公,大唐的達官貴人犯不起這得罪天下人的大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