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成了東宮旅帥,在這東宮裡,幾乎是墊底的官職。
陳雲超隨後給薛仁貴解釋了講武堂的事情,原本有些沮喪的薛仁貴,頓時興高采烈起來。
彼時的薛仁貴,還保持著幾分懵懂和天真,雖然已經二十八歲,但上半輩子都是在鄉下務農度日。
如今突然進了東宮這般地方,整個人迷糊得很。
“孤派人把你妻兒接來,還想帶哪些人,你可以跟雲超說。”
“後宅那邊,孤會賞賜你一套宅院。”
李承乾隨手就把薛仁貴的瑣事給安排了,比起那等鄉下小地方,東宮這邊的環境自然更為舒適。
而且也能免除了薛仁貴的後顧之憂,全心全力為自己效力。
二鳳的時代過去後,能夠擔起大唐軍隊的出名將領,就這麼幾個,再怎麼厚待都不算過。
“謝太子恩典。”
薛仁貴當即跪在地上行大禮。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知遇之恩了。
在薛仁貴腦海裡迴盪著一句話。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李承乾擺擺手,讓薛仁貴起身,對於他的感受很清楚。
錦上添花,哪裡比得過雪中送炭。
這就好像在後世,原本生活貧困的你,突然得遇貴人,給你豪車別墅,高薪工作,心裡就只有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
講武堂名額這種小事,對於李承乾來說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但實際上篩選還是挺嚴格的。
隨著講武堂開課的時間臨近,這兩天二鳳不斷招太子到太極宮進行章程上細節的商議。
“儘量避免招收世家的人,尤其是世家大族。”
“以寒門出身的旅帥為主,普通百姓更好。”
李承乾提出自己的看法,講武堂更大的意義,是在於進行中央集權,壯大皇權壓制世家。
畢竟如今的科舉制,實際上就是變相的舉孝廉,能夠從這條路上當官的普通人幾乎沒有。
就算是文采好,地方官也不一定會舉薦。
李世民點點頭,對於太子的想法很認可,實際上他已經在這樣做了。
“朕已經讓人去查閱所有報名的旅帥卷宗,進行挑選。”
“屆時名冊送一份到你那邊,你也看看。”
這就是讓李承乾也安排一些自己人進去了,不過李承乾手裡的人並不多,頂多就是加上部分東宮裡的旅帥。
“我準備讓象兒也進去鍛鍊一二。”
李承乾提議道。
雖說只有十二歲,但對於大唐這個時代來說,已經不算小了。
相比李承乾十二歲得子李象,都可以成婚了。
不過李承乾並沒有讓李象太早成婚生子。
自己身體這般好,感覺活個百歲問題不大。
屆時把兒子熬死了,還把孫子給熬死了,那可就太尷尬了。
“象兒文采不錯,也是該熟悉兵事。”
李世民對此沒有意見,從傳承上來說,自己駕崩後就是太子即位,後面就是李象這個皇長孫了。
“過兩日冬狩,你好生準備下。”
“以你的箭術,朕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