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文書,便是對如今洛陽城內官署的重新規劃。
對於大唐如今的政治制度,李承乾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等級,都沒想過要沿用。
自然是要大方位改革。
原本不想這個時候太多動盪,先維持穩定,沒想到這些官員離職,到時給了機會。
趙節看著文書裡的新政內容,越看越心驚。
雖說根子上跟現在的三省六部制差不多,然而實際上,卻相差極大。
首先是設立決策院。
決策院由各領域專家、學者及資深官員組成,負責對國家重大政策和戰略進行研究、論證和提供決策建議,取代傳統的單一依靠宰相出謀劃策的模式,使決策更加科學、全面。
從某種層度上說,決策院跟明清事情的內閣制度差不多。
能夠進入到決策院的,必然是李承乾的心腹,且具有真材實料。
其次是監察院。
構建垂直管理的監察體系,監察官員直接向李承乾負責,不受其他部門干預。
擴大了監察範圍,不僅監督官員的貪汙**、違法亂紀行為,還對政策執行情況、行政效率等進行全面監督。
設立專門的舉報渠道,鼓勵民眾參與監督,對舉報屬實者給予獎勵。對於發現的問題,監察院有權直接進行調查,並提出彈劾建議,確保官僚體系的廉潔和高效。
再就是翰林院了。
主要教育體系,科舉考試。
而科舉,自然是改為糊名制。
舉薦制也沒有完全廢除,而是另設考試科目,針對公廨不同職位重新出具考試內容,減少儒家學說的影響。
此外,還兼行招募制。
也就說,部分公廨的官員,可以從民間的商人,匠人等群體中,進行招募。
六部這塊,變化倒是不大,但增添了更多的官職,把權力分散開。
對於六部的職能,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最佳化。
趙節看著手中的文書,心中五味雜陳。
廢除丞相制,這無疑是將權力高度集中於太子一人之手,雖從文書上看,新的制度有諸多創新和制衡之處,但這巨大的變革,還是讓他感到一絲不安。
“殿下,這新政雖有諸多精妙之處,可如此大的變革,推行起來恐有諸多阻力。”
趙節抬起頭,目光看向李承乾,試圖從他的表情中揣摩其心意。
李承乾微微頷首,神色平靜:“我自然知曉其中艱難,可如今局勢,若不進行變革,何以打破舊有格局,實現長治久安?這些官員的離職,看似是危機,實則是我們推行新政的契機。”
皇帝本來就是獨裁者。
這樣的制度,其實不適合時代相傳,一旦出現個昏君,那影響可就太大了。
可對於現在的李承乾來說,他需要掌控所有的權力。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唐長風破浪,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