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太子告天下書一經洛陽報發表,宛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洛陽城內激起了層層波瀾。
這篇言辭懇切、慷慨激昂的文章,如同野火般迅速在百姓中傳播開來,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討論與思想的碰撞。
許多百姓在聽過太子告天下書的內容後,內心的想法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畢竟對於如今大部分的洛陽百姓來說,是太子的到來,給了他們生活的希望。
要知道,單說在洛陽,李承乾打造了十幾個工廠,每個工廠都是上千人的規模。
而這,就意味著洛陽境內,有上萬家庭,都是在給太子做事。
換個詞彙,那就是太子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這一點,不僅是在如今,還是在後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總不能吃著太子的飯,還要掀太子的鍋吧。
早在先前,就有很多百姓擔憂,太子起兵造反,要是失敗了,他們這些人的飯碗,還能保住嗎。
太子給的福利待遇太好了。
單單是管飯這點,就讓能夠進入工廠的人,受到街坊鄰居的羨慕。
況且每月的工錢,也成為了家庭的重要收入。
民心,有時候很簡單。
給口飯吃,自然就得賣命。
這年頭,忠義也沒那麼複雜。
工廠內,有人大聲說著。
“我不懂什麼造反不造反的,我吃的是太子給的飯,給太子做事。”
“太子這麼好的人,還能關心咱們這些苦哈哈,就這樣的太子,提著燈籠都找不到,怎麼會造反呢。”
“肯定是朝廷中有奸妄小人,迷惑了陛下。”
隨即有人附和。
“沒錯,咱們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呢,想先前,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口葷腥,現在過幾個幾日,就能砍點肉吃,這可是從前不敢想的日子。”
“咱家那口子,天天唸叨著太子的好,誰不給太子刻個長生牌的。”
“這樣的太子,怎麼可能是謀逆。”
兩人一挑起話頭,立即就是議論紛紛。
“聽說廠裡要辦學堂了,太子下的教令,讓滿六歲的娃,都去上學,書不要錢,學堂還管頓飯。”
“真的假的?這麼好啊。”
“太子教令,那還有假,咱娃也能讀書了,指不定以後還能當個官。”
“你就想吧,讀書人那麼多,當官的才幾個。”
“這有什麼,你沒聽說嗎,在遼東那邊,只要能讀書寫字的,就能當官,遠點就遠點,這可是祖墳冒青煙的事。”
“嘿,你以為就你家娃能學,大家都能學,誰當官還不一定呢。”
“我娃肯定比你家娃官大。”
“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