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先動手是滅子,而李承乾先動手就是弒父了。
誰先動手,誰就先吃虧。
這年頭,孝道這塊,還是很講究的。
要不是因為這點,李承乾直接就把大炮拉出來,跑轟長安城了。
長孫無忌急切地說道:“太子殿下,你可知道,一旦開戰,生靈塗炭,大唐的根基也會動搖。太子身為儲君,肩負著天下蒼生的重任,又怎能如此任性?”
長孫無忌的心中焦急如焚,看到太子如此固執,擔心真的會引發一場戰爭,給大唐帶來巨大的災難。
希望太子能夠以大局為重,不要因為個人的恩怨而不顧天下百姓的死活。
李承乾停下腳步,目光銳利地盯著長孫無忌,說道:“任性?舅舅,你覺得我是在任性嗎?我這是在自保。我在東宮之時,處處受到打壓,魏王在一旁虎視眈眈,父皇又對魏王恩寵有加。我若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條。”
謀反,是為了自救啊。
長孫無忌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太子殿下,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陛下如今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陛下希望能彌補對太子的虧欠。太子就看在父子之情的份上,給陛下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
李承乾冷笑道:“父子之情?舅舅,你覺得我和父皇之間還有父子之情嗎?父皇若真的在乎我,又怎會如此對待我?”
長孫無忌微微搖頭,說道:“太子殿下,你不能只看到陛下的過錯。陛下一生征戰,為大唐打下了萬里江山,陛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陛下對太子的期許,從未改變。”
李承乾不屑地說道:“期許?父皇的期許就是讓我成為一個聽話的傀儡,任由父皇擺佈。我有自己的抱負,而不是一個被人操控的木偶。”
長孫無忌見李承乾如此固執,思索片刻後,說道:“太子殿下,你在遼東治理新政,深得民心。你若能回到長安,繼續推行新政,必將造福天下百姓。何必非要在洛陽與陛下對峙呢?”
長孫無忌在心中苦苦思索著勸說太子的辦法,他知道太子在遼東的政績斐然,希望能夠以此為突破口,讓太子回心轉意。
當然,實際上長孫無忌心中也沒譜,太子新政真的能在長安展開。
李承乾說道:“舅舅,你以為我不想造福天下百姓嗎?我在遼東推行新政,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可父皇呢?父皇根本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他只在乎自己的權力。”
長孫無忌說道:“太子殿下,陛下並非不理解你。陛下只是擔心你的新政會觸動各方勢力的利益,引發朝堂的動盪。你若能與陛下好好溝通,相信陛下會支援你的。”
李承乾冷笑道:“溝通?我與父皇之間已經沒有溝通的可能了。父皇現在只想廢掉我,立魏王為太子。我若回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長孫無忌說道:“太子殿下,你不要妄自揣測陛下的心思。陛下對太子的疼愛,是發自內心的。只是這些年,朝堂之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陛下需要平衡各方,才會對魏王有所恩寵。但在陛下心中,太子才是真正的儲君。”
李承乾說道:“舅舅,你就別再自欺欺人了。我在洛陽的這段日子,已經派人調查過了。父皇對魏王的恩寵,遠遠超過了對我。魏王現在已經羽翼豐滿,魏王又怎會放過我這個太子?”
長孫無忌微微皺眉,說道:“太子若是擔心魏王,陛下可以承諾,會約束魏王的行為。只要太子能回來,陛下會保證太子的安全。”
長孫無忌感到自己的勸說越來越無力,但他還是不想放棄。他希望太子能夠相信陛下的承諾,放下心中的擔憂,回到長安。
李承乾說道:“舅舅,你覺得這樣的承諾有什麼用?魏王野心勃勃,怎會輕易放棄皇位?而且我在洛陽已經有了自己的勢力,我又何必回去受父皇的擺佈?”
這話很可笑,真要李世民這樣想,直接就外放魏王,晉王。
還談什麼條件。
長孫無忌說道:“太子殿下,你在洛陽的勢力,與陛下的大軍相比,又能堅持多久?陛下一旦下令,斷絕洛陽的陸路和水路,你的糧草和物資又能支撐多久?”
李承乾冷笑道:“舅舅,你以為我沒有考慮過這些嗎?我在洛陽已經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和物資,足夠支撐數年之久。而且,我手中還有霹靂火。長安大軍若敢來犯,我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長孫無忌說道:“太子殿下,霹靂火雖然厲害,但也不是萬能的。陛下的大軍久經沙場,戰鬥力極強。你若與陛下開戰,最終受苦的還是天下百姓。你難道忍心看著百姓生靈塗炭嗎?”
李承乾說道:“這一切都是父皇逼我的。若不是父皇處處相逼,我又怎會走到今天這一步?我已經給了父皇機會,是父皇不珍惜。”
長孫無忌無奈地說道:“事已至此,我也無話可說了。但我還是希望太子能再考慮考慮,不要一時衝動,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感到自己已經無能為力,知道太子的決心很難改變,但他還是想最後再勸勸太子,希望太子能夠慎重考慮自己的決定。
李承乾說道:“我意已決,不會再改變了。你就回去告訴父皇,若父皇執意要攻打洛陽,那就來吧。”
長孫無忌見李承乾如此決絕,長嘆一聲,道:“太子殿下,既然太子心意已決,那我也只能回去向陛下覆命了。”
“希望太子能好好保重自己。”
說完,長孫無忌再次躬身作揖,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