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的這點事情,尤其是太子那邊的情況,其實沒有比五姓七望更為清楚的了。
甚至其中的一些訊息,他們比魏王還要來得快些。
如今五姓七望可謂是極其開心,事態的演變,正朝著他們希望的方向過去。
李泰微微一笑,說道:“盧公子快人快語,本王也就不繞圈子了。”
“如今若要讓父皇出兵,需得讓天下人都看清太子的真面目。而五姓七望在天下素有威望,人脈廣泛,若能對洛陽進行經濟封鎖,再在輿論上對太子進行攻擊,定能讓陛下別無選擇。”
“尤其是那報紙,不是太子弄出來的,那就把太子的罪過,拓印在報上,廣發天下,使得人盡皆知。”
崔盛玉皺了皺眉頭,說道:“魏王,此事非同小可。經濟封鎖洛陽,恐會引起天下動盪,我等五姓七望雖有勢力,但也需謹慎行事。況且,若因此引發內戰,生靈塗炭,我等也難辭其咎。”
這話一出,其他人紛紛點頭贊同。
五姓七望最為愛惜羽毛,這等事情,對於名聲來說,可是影響極大的。
李泰心中不悅,但面上仍保持著笑容,說道:“崔公子,你只看到了眼前的風險,卻沒看到其中的利益。”
“若本王能登上太子之位,日後必定會對五姓七望另眼相看,給予諸多好處。況且,太子擁兵自重,對五姓七望在洛陽的生意也多有影響,難道你們就不想借此機會除去這心頭大患?”
崔盛玉與盧志傑對視了一眼,心中暗自思量。崔盛玉開口道:“魏王,此事關係重大,我等需從長計議。且不說經濟封鎖洛陽所需耗費的人力物力,單說輿論攻擊,若處理不當,恐會引火燒身。”
李泰見他們仍有顧慮,心中有些著急,說道:“諸位,如今局勢緊迫,若不盡快行動,等太子緩過神來,一切都晚了。本王向你們保證,只要能成功讓陛下出兵,廢掉太子,日後定不會讓你們失望。”
柴令武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諸位公子,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若能助魏王登上太子之位,五姓七望在大唐的地位必將更加穩固。”
經過一番激烈的商議,五姓七望的代表們最終還是決定與魏王李泰合作。崔盛玉說道:“魏王,既然我等決定相助,那便全力以赴。只是希望魏王能信守承諾,事成之後,給予我等應有的回報。”
其實崔盛玉不怎麼想搭理魏王,只是他畢竟不是家主,很多決定,也不是說自己就能直接定下的。
或許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這些訊息,透露給太子吧。
哪怕是到了現在,崔盛玉還是想兩邊下注。
這樣哪怕是輸了,也不會太過慘淡。
李泰心中大喜,連忙說道:“那是自然,本王向來言出必行。如今事不宜遲,還請諸位儘快行動。”
數日後。
五姓七望開始動用自己龐大的勢力網路,對洛陽展開了經濟封鎖。
他們截斷了洛陽與外界的貿易往來,控制了糧草、布匹等重要物資的供應。洛陽城中很快便出現了物資短缺的情況,物價飛漲,百姓們人心惶惶。
與此同時,在輿論方面,五姓七望也不遺餘力地對太子進行攻擊。他們散佈謠言,說太子在洛陽招兵買馬,意圖謀反,抗旨不遵是公然挑戰陛下的權威。
這些謠言迅速在民間傳播開來,百姓們對太子的態度也從最初的敬佩漸漸轉變為不滿和恐懼。
然而,李承乾對此沒有半分慌亂。
洛陽城中,李承乾端坐在書房之中,面色陰沉,手中緊緊握著一卷兵書。
文忠在旁邊滿是憂慮。
“殿下,如今五姓七望對我洛陽經濟封鎖,物價飛漲,百姓人心惶惶,且謠言四起,民眾對殿下的態度也生了變化,這局勢愈發危急,該如何是好?”文忠忍不住開口說道。
李承乾緩緩抬眸,目光中透著狠厲與決絕,沉聲道:“慌什麼?我既已決定擁兵自重,又豈會怕了他們這些小伎倆。這不過是魏王與五姓七望的垂死掙扎罷了。”
蘇定方皺著眉頭道:“殿下,話雖如此,但如今物資短缺,民心浮動,長此以往,城內恐生變故。且陛下若真聽信了那些謠言,出兵洛陽,我們……”
李承乾猛地站起身來,一拳砸在案几上,怒喝道:“父皇?他既已對我心生猜忌,我又何必再對他抱有幻想。本王手握雄兵,佔據洛陽這等重鎮,難道還怕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