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他跟太子不同,完全靠父皇吃飯的。
若是父皇去喜歡太子,不喜歡自己了,這可就要徹底涼涼了。
這也是李泰看不懂局勢。
李世民喜歡他是一方面,拿他跟太子打擂臺又是一方面。
若只是單純的喜歡,哪裡會有這麼多僭越的舉動。
不過身在局中的李泰,顯然是不會明白這個道理。
現在他滿腦子裡都是想著,如何把父皇的寵愛奪回來。
紇幹諾離開後,李世民就要考慮如何處置齊王李佑了。
這也是李承乾橫插一腳,否則就能讓李世民集齊囚父,弒兄,殺弟後,殺子的第四個成就。
雖然不是嫡子,但也是親生的兒子不是。
現在還沒有具體發動謀反的事情,會不會賜死李佑,這個還是要看後面的調查情況。
不過李承乾是打算保住李佑的,這跟謀劃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在李世民面前,表現出看重親情的一面。
“承乾,齊王的事情,先前是你在聯絡的,如今便交由你來負責吧。”
“待那逆子到了長安,你作為大兄,且先替朕好生將他教訓一番。”
“朕給他寫了那麼多信,令他思過悔改,沒成想他竟是變本加厲,做出這等禍事,雖說主要是因為陰弘智的挑撥,可他自身就沒過錯?”
“去年這逆子附表謝罪,權萬紀入朝,跟朕說齊王已經迷途知返,便是這般迷途知返的?”
“朕倒是要問問權萬紀,他在齊州,是怎麼擔任齊王府長史的。”
權萬紀原本是吳王李恪的長史,為人正直,李世民對他很看好。
李祐喜好遊獵,結交奸邪之人。太宗認為長史薛大鼎對其管教無方,而將其免職,讓權萬紀頂上。
作為齊王府長史,齊王都密謀造反這麼久,難道就一點都不知情?
李世民不信,自然要將其調回長安問罪。
“父皇放心,我定會好好教導五弟。”
長兄如父,李承乾自然是有替父教子的資格。
雖說他只是派了張思政去叫齊王李佑回長安,但李佑自然是不敢不回。
不是每個李世民的兒子都能跟魏王李泰這樣,不之官,留在長安跟太子作對。
況且大唐說到底是門閥時代,嫡子跟庶子之間的差別遠比後世王朝還要來得更大。
“行了,今日先這般吧。”
“齊王回來後,關於他謀反的案子,承乾你也一併負責,屆時再把詳細情況彙報於朕。”
一波三折,幾次大怒,還有兒子謀反這樣的事,讓李世民感覺到有些心力憔悴。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太子不僅沒有謀反的心思,反而是平定了一樁謀反案,這讓李世民倍感欣慰。
忌憚跟猜忌,畢竟是兩碼事。
李承乾跟李泰作揖告退。
並肩走出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