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沒有箭雨阻擋,雙方計程車兵,很快纏鬥在一起。
一片『亂』砍『亂』殺。
大隊人馬的對殺,是一種震撼人心的場面。
刀槍如林,橫砍豎劈,血肉橫飛……較量武技,更是較量勇氣與膽氣,當鮮血迸到身上,屍橫腳下,那種真真切切的“你死我活”的感覺,更讓廝殺的雙方,兩眼血紅。
幾百人高呼酣鬥。
羅子騫扔掉標槍,和士兵們一起,殺入陣團。
七星劍左突右刺。
他發現,這樣的大規模“群殺”,幾乎用不著什麼武功招式。
每個人都憑著力氣與勇氣,較量體力的高低,身法的敏捷,刀槍相撞聲,甲冑磕碰聲,受傷慘叫聲……混雜在一聲,形成一片驚心動魄的喧囂。
羅子騫還發現,單芒手下這些“義兵”之勇,遠遠超出自己的想象。
說白了,“義兵”只是一些臨時招募的鄉勇百姓,並非正式軍隊。
但是,這些百姓在戰鬥中所表現出來的戰鬥意志,卻是異常強悍。
他們舉著刀槍、釘耙,甚至鐵鍬,個個奮勇衝殺,沒有一人退後。
幾乎人人都是“敢死隊”。
這……
他忽然想起來了……
歷史上曾經學到過,唐朝的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鬥力最強的。
其實,一直到後世各個朝代,能超過唐軍戰鬥力的,基本上沒有。
蒙古騎兵曾經橫行天下,其中一半靠的是馬力。
唐朝軍隊,曾經打敗周邊各族勢力,沒有敵手,因而一再開疆拓土,稱雄世界。
但是,若論起兵力來,常常讓人驚訝,那便是唐朝舉國兵力只有50餘萬人。
這麼點兵,便能橫行無敵,只說明一個道理:戰鬥力強悍。
宋朝兵力160萬,明朝軍隊200多萬,可是都敗於外族侵略之下。
唐朝軍隊,為什麼這麼強悍?
……
看著眼前這場拼殺,羅子騫明白了。
軍隊的強悍,源自於民眾的強悍,唐朝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全民習慣於博採眾長,崇文尚武,因此,在漫漫歷史長河裡,唐朝,那是一個發展的巔峰。
以詩歌為代表的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