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們講求以柔克剛。講求四兩撥千斤。我們的太極拳。少林拳或者其他武術門派。裡面都包含著一些列的動作套路。一招一式不但看起來美觀。還講求哲理性。而在其他國家。尤其是在西方。他們無論是擊劍還是拳擊。動作其實就那麼幾個。卻很直接。也很有效。因此。要征服他們。就必須在表現形式上有所變化。我並不是否認我們的文化。相反。我認為我們的問話更有內涵。可是一旦我們的內涵別人不能充分理解的話。那就會造成誤會和麻木。所以。我認為。要征服他們。就必須採用他們說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表現。”
“實際上直接並不是什麼壞事。在《精武英雄》中有那麼一句臺詞。陳真說以最快的速度將對方給擊倒。那才是武學的最高境界。這個觀點。一定程度上。我是贊同的。而且。現實中。我們實際上也在往這個方面學習和靠近。”
“呵呵。最近流行一句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你聽過嗎。這句話我並不是特別的同意。其實啊。民族的就是民族的。除非他進行某種改變。否則。大多數民族的東西。都沒有辦法讓全世界接受。”
“實踐證明。直接的表達方式。西方能夠接受。東方也能夠接受。在香港。在國內。各大影院裡面放的那些好萊塢大片。上座率都是不低的。完全不用擔心這樣的表演會讓國內觀眾所不適。我們東方人那可是海納百川的。”
經過這麼些年的歷練和薰陶。陳康傑對於娛樂業已經有了他的國際視野和國際格局。對於東西方電影的區別和融合。他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陳康傑希望自己的這部電影能夠將東西方的暴力美學進行一個很好的糅合。這也算是一個嘗試。他是在用西方的表達方式來講訴一箇中華故事。或者用西方思維的外在形式來表達中華精神的核心。
什麼是中華精神的核心。在陳康傑看來。忠誠。無所畏懼。勇敢。奉獻。團結。不屈不撓等等這些就是。只要你所表達的精神層面與之相關。那以什麼方式又有什麼好糾結和奇怪的呢。
清末的時候不就有仁人志士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了嗎。
陳康傑希望透過激烈而直接的打鬥場面。能讓觀眾們有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至於會不會血腥了一點。陳康傑到不在乎。這種你死我活的搏殺中。本來就沒有柔情蜜意可言。
另外。陳康傑也真的不太會那些一招一式的傳統武術動作。從庹志寒教他開始。落腳點就在怎麼能最快最直接將敵人給打倒消滅。既然陳康傑這個主演不在行那些花俏但是繁瑣的動作。那幹嘛不摒棄掉呢。
例如這場戲的一開始。陳康傑就會用一把軍用匕首將一個“敵人”的脖子割斷。鮮血四溢。這也是沒辦法的。如果是在現實中。陳康傑也只能這麼做。難道既想不打草驚蛇。有還能和這個“敵人”廝打半天嗎。
再說了。陳康傑和陳龍演的本來就是兩個軍人。兩個從國內來的特工。總不能讓老外們認為國內特工做事都那麼拖泥帶水嘛。那簡直就是對我國軍人形象的玷汙。不管共和國出去的特工真實是什麼樣的。陳康傑都希望他們是硬漢。是為了國家利益而果敢果決的人。甚至希望他們是能承擔責任。無所不能的人。
就因為心裡面有這麼一個形象存在。陳康傑才打算就這麼演出來。
“我不得不承認。你的視野的確是我所不如的。你的觀點和看法。真的超過了我們普通電影人的思考。我會服從你的要求。你讓我怎麼演我就怎麼演。”經過陳康傑的苦口婆心。陳龍終於被陳康傑完全說服。
陳龍之前也不是沒有與西方演員合作與交流過。然而。這是他第一次有醍醐灌頂的感覺。這顛覆了他一貫的表演風格以及表達形式。還好他接受了。
之前的那些人。沒有人會和他聊那麼多。那麼深入。再加上傳統的影響。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方式。
而傳統在陳康傑的身上恰恰印記很少。陳康傑從一出道。面對的就是國際舞臺。無論是音樂還是其他。他的表達與方式。都是與中華傳統有較大脫離了的。完全就是以一種最迎合西方的特徵出現。
只是。陳康傑這並非是崇洋媚外。他並不是主觀上要去主動迎合西方。而是他“抄襲”的作品本身就是在國際上大殺四方的傑作。久而久之。陳康傑就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影響和感染。
“呵呵。咱們之間何必那麼客氣。你沒必要這麼吹捧我。我是第一次演戲。要是有什麼不到位的。還是希望你能給提出來。我們是亦師亦友。我也希望第一次出演的電影能夠獲得更多人的認可。”陳康傑謙虛的微笑著說道。
“與你這樣的人合作。是我最大的幸運。我相當驕傲和自豪。希望下一部電影。還能有合作的機會。”有這麼具備國際觀的導演。陳龍當然不會希望兩人的合作就一次而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部電影。老哥。下一部電影在我腦子裡還是空白呢。咱們還是別想那麼遠了。先把這一部給弄完弄好。才是當務之急。”
陳康傑沒有說他們之間沒有合作了。也沒有答應下一部電影就會繼續。這符合陳康傑圓滑的做事方式。預留了退路。進可攻。退可守。總之一句話就是不得罪人。
這場激烈打鬥的戲份。一直拍了四個小時。夜幕就要降臨了才結束。
拍完戲。陳康傑洗了個澡。匆匆吃了點東西就趕去運動場訓練。白天拍戲。陳康傑的訓練就大多數只能安排在晚上。除非白天天氣不佳。不適合拍攝。陳康傑才會白天出現在運動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