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弟有沒有聽過玉劍傳說?”
“玉劍傳說?”
“玉劍顯形之日,乾坤倒轉之時。”
一進後禪房,就見紅光安然高坐,沒頭沒腦扔來一句:“玉劍鳴,乾坤動。”
不等張玉郎再問,好為人師的紅光大師便目光悠遠,聲音低沉道出緣由。
大千世界,人有氣運,國有命數,每逢大世傾倒時,便是其積攢了幾百年的國運逸散之時。
這種時候,無論是各大門派,修行體系,還是三教九流,販夫走卒,書生武夫,都迫不及待做點什麼,以期望能窺到一絲大世之運。
這運數,普通人得了,便有機會封候拜相,榮登九五,修者得了,諸事皆順,修行一日千里。
以上這些資訊,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報。“運數如水,逢近就低”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運數逸散時,徘徊在舊朝都城附近,世間之人,無緣者難得或少得,有緣者多得或全得。
故而歷朝歷代,大世傾倒後,取而代之者,大多是臨近之諸侯實力。遠處的諸侯哪怕一時得意,最終還是會後勁乏力,敗退而去。
三百年前,修門黑使現身南靈山,在玉皇頂插下一把粗胚石劍,並在刻下“玉劍顯形之日,乾坤倒轉之時”的語句。
南靈山距長安府十多里,本就鍾靈琉秀,又因此劍,令人更加神往,各個體系紛紛在南靈山設定分部,別院,以期望屆時能分一杯羹,窺一絲運。
紅光大師打算在南靈山上設一別院,等待兩年後的大世氣運。
......
目瞪口呆好一陣,張玉郎才意識到這則資訊意味著什麼,心中翻騰,思維活泛延伸開來。
每逢大世,天下逐鹿,鹿指的就是天下運數,得之可登九五尊位。
秦亡於楚,卻並未歸於遠在江東的楚霸王,而是被川中劉邦就近取而代之。
西漢當朝亡於新,新又亡於綠林與赤眉,最終歸於南陽劉秀。
東漢亡於黃巾與董卓,許昌曹操得其大半天下,最終一統的是距離洛陽更近的河內司馬氏。
隋亡于山東瓦崗與天下世家,卻成就了一水之隔的太原李家,橫掃天下,赫赫威名。
諸此種種,不枚勝舉,都能說明“運數可數分,王業不偏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月,也可以是大世運數。
五原寺不圖王業,只圖大世之運,但之前不想引人注意,故而在南靈山一直沒有動作。
眼看大世傾倒在即,紅光大師坐不住了。看他言下之意,是打算在長安府附近設立秘密據點,竊...或者說分一些運數,進而成就活佛之姿。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天賦異稟,靠自身努力就能問鼎巔峰。
但此事幹系重大,預計遷延兩三年乃至數年,他雙腿已瘸,不得不讓出方丈之位,將大權交給度厄,自己退居幕後,進入五原寺最高決策層。
五原寺最高決策層通常由前任方丈,現任方丈,以及戒律院首座三人組成。
寺內大小諸事,職務任免,三人都可提議,並投票表決,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方丈擁有唯一否決權。
之前,普慧大師圓寂後,最高決策層只剩紅光與度厄兩人,紅光許可權了度厄好一陣子。凡是度厄提議的,但不合紅光心意的大小諸事,任免職務,便全給否決。
如今度厄成了方丈,紅光擔心度厄會意氣用事,重則事事唱反調,輕則把他佔據各個核心部門的弟子全擼了,換成度厄的親傳弟子。
這才有此一說。
推心置腹,意在度厄。
張玉郎冒充度厄之事,紅光大師心照不宣,保持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