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發現什麼問題,莫邪把錢裝入了揹包之中,接著站起身。
這次過來擺攤的初期目標,算是達成了,如果還有收獲,那麼就算是意外之喜。
就在莫邪想要走的時候,過來送錢的年輕人開口道:“帶來了這麼多錢,就花這麼一點?”
“不要著急,讓你送錢過來,自然是有理由的,這位老闆,鬼市就要結束了,不如找個地方吃早餐?我請。”中年人轉身看了看,周圍還有一些人,所以開口邀請道。
莫邪把玩著手中的燈,燈光照射在他的手上,莫邪的手此時指向了那位年輕人,準確的說,應該是那位年輕人手中的箱子。
這個時候莫邪已經明白,恐怕圍著他的這些人,全都是一夥的,要不然,剛才那位老頭和年輕人,也不會這麼容易就放棄。
所以,莫邪也不想繼續試探,反正在這裡,這些人也耍不出什麼花樣。
這個時候,明白了莫邪什麼意思的中年人,一言不發的拿過年輕人手裡的黑色箱子,開啟放在了地上。
莫邪調整了一下燈光,燈光照射在箱子裡面,露出了滿滿一箱子的紅色人民幣,他隨之尊下身體,快速檢查起來,錢沒有什麼問題,數量也足夠。
所以,莫邪再次把手摸向背包,並快速從裡面拿出一件物品,放進了錢上。
“這......需要仔細看,畢竟不是小生意。”中年人神色一喜,不過很快就恢複了正常。
莫邪不做聲,反而壓了壓頭上的草帽,他害怕有人突然把燈光照向他,雖然不害怕暴露真容,但是能夠不暴露,還是不暴露的好。
箱子裡面,還有不足一百萬塊錢,而莫邪拿出來的這枚明代“徵完崇禎十一年足永通七井鹽課課司稅課銀壹佰兩正匠李”的一百兩銀錠,足以交換剩下的所有人民幣。
莫邪拍了拍箱子,又指了指箱子裡面的銀錠,意思很明白,願意就交換,不願意就算了。
所以,在中年人不動彈的時候,莫邪的手,直接伸向箱子裡面的銀錠,既然不願意,莫邪也不想浪費時間。
“等等,我需要仔細鑒定一下。”看到莫邪的動作,中年人立即道。
這枚銀錠的品相十分完好,在燈光的照射之下,上面的銘文看的清清楚楚,所以中年人心動了,不想放棄這次交易。
不過,畢竟是接近一百萬的生意,不小心哪行?
“老李,不要裝了,過來看看。”中年人一揮手,對那老頭道。
莫邪不為所動,就算他們全都一夥的又怎麼樣?
此時中年人和老頭,已經湊在一起,兩人分別在箱子的兩邊,正好都能夠看到裡面的銀錠,而別人卻什麼都看不到。
“明代‘徵完崇禎十一年足永通七井鹽課課司稅課銀壹佰兩正匠李’銘文沒錯。”老頭剛剛蹲下身體,中年人就小聲道。
“這是稅銀不會有錯。”老頭很快就開口道。
這兩個人應該是老手,看來沒有少經手這樣的銀錠,只是簡單的兩句話,莫邪就放下心來,莫邪就怕遇到了不識貨的,那樣一來,很耽誤功夫。
是不是行家,幾句話就能夠聽出來,比如銘文內容,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有關賦、稅、解、貢方面的銀錠屬官錠類,不管這些銀錠是否官爐所鑄都是官錠,
另一類銘文為銀樓、爐戶、公司、銀行吉語等銀錠,屬商銀類,第三類是以個人的名義,鑄的銀錠為私銀類。
莫邪看過這方面的資料,但不是太明白,現在聽這兩個人一說,立即十分明瞭。
“銘文鏨刻,文字排列有序,但感覺雜亂,這些都對。”老頭很快再次判斷道。
“恩,明代的特徵十分明顯。”中年人也開口道。
兩個人不停的討論,莫邪就聽著,也不吱聲,反正就是這麼多銘文,他們怎麼研究,也不會有錯。
莫邪出來擺攤,自然也是做過功課的,所以他知道,各個歷史時期,銀錠銘文的格式都是不同的,都有其獨特的特徵。
比如,唐代的銀錠中,沒有出現過檢驗成色的“行人”之類的職位,直到宋金時期的銘文才出現。
唐代的銀錠銘文與金銀器上的文字一樣,如同手寫,宋代銀錠有鏨刻和戳記兩種,金代則以鏨刻為主,元代早期為戳記,排列無規,背面常鑄陰文,晚期則以鏨刻為主。
到了明代的銀錠,銘文較少發現戳記的,除“金花銀”之外,一般都是鏨刻,文字排列間隔不規範,盡管有序,但依然感覺雜亂。
在中國古代,尚無貨幣本位制度,一直是以銀銅並行的方式鑄造貨幣,而銀錠最早出現在漢代,明代時期開始盛行,直到清朝才成為中國主要流通貨幣。
如今隨著錢幣收藏的日益普及,銀錠也漸漸成為人們收藏的焦點之一,但是對於很多剛入門的新手而言,銀錠的鑒別成為了一大難題,而看銘文的技巧,則可以幫助輕松鑒別銀錠。
莫邪挑選的這枚一定,是一枚明代鹽課一百兩銀錠,這種銀錠曾經上拍,拍賣成交價格是人民幣1380000元。
這種有著明確價格,還能跟張獻忠沉銀撇開關系的銀錠,就比較容易出手,價格也容易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