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是,他就被館中一件又一件的神品驚到了,以至於大呼“顛覆三觀”。
這家以瓷器為主的博物館,一大特點就是“久”,久到讓人有種穿越感。
比如,主流觀點認為青花瓷器濫觴於唐代,但這裡不僅有“隋青花”、“魏青花”,還有款識“炎帝制造”的“青花人物紋罐”。
此外,歷史悠久的還有“五彩”,因為該館就有一件款識“黃帝年造”的“五彩描金人物紋大罐”。
如果說某類瓷器的創制年代,有可能往前推的話,那麼“大晉建武宮廷禦賜”的鬥彩“三英戰趙雲葵口盤”、“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金陵十二釵”,就讓人覺得歷史知識儲備不足了。
除了年代久遠,該館藏品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大”:1.92米的漢代五彩瓷器、3米高的東漢五彩長頸瓶,還有直徑1.76米的“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大的古代瓷盤”。
真是沒有最大,只有更大,把近年一些價值上億的“矮矬子”“遠遠地拋在了身後”。
還有一個特點是“奇”,要是你覺得一套穿著中山裝的元代“青花釉裡紅描金十二生肖”不夠震撼,再來一套元代“五彩描金十二生肖”獸首?
如果嫌少,還有一套晉代的“五彩描金十二生肖”,周代的、商代的……
所以,很多人都驚嘆,這個博物館到底有多愛這個主題啊?
就是看到了那麼多奇葩,陳鋒才會“笑倒在地”,當然,他的朋友會告訴他,就“當笑話也看不下去”。
“那就是個低仿假貨集中營!”最後陳鋒下了結論道。
“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奇葩?”張鳳林聽得是一臉驚訝。
陳鋒笑著道:“比這奇葩的還有!去過江浙一私立博物館,裡面的越窯青瓷——有四五件秘色瓷、青銅劍、良渚玉一堆一堆的,說是某個人的藏品,後來想,這些東西,哪怕有十分之一是真的,價值驚人。”
莫邪此時是看出來了,這個陳鋒是害怕張家密庫也是個笑話,所以才會說起這些見聞。
莫邪笑著道:“其實想想,存在就是合理的,私立博物館就是想賺遊客的門票,裡面東西要盡可能多和驚人,擺點假東西也不犯法,極少遊客計較東西的真假,到了現在,就成這樣了。”
陳鋒道“是啊,現在能吹的人太多了,比如前一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天才考古少年,這個文章在網路上騙了不少人,但只要是行內人,一看就知道是水貨,為什麼呢?他違反了至少兩點常識。
第一,他說自己的身家價值過億,但是錢幣收藏的現狀,已經是沒辦法玩了,我有一個在做印刷的老闆和我說,假如偽造人民幣不犯法,憑他們的技術,以假亂真的人民幣真不難。
還有偽造硬幣,新聞說4分錢一枚的成本,一造就是上百萬枚,這些都是犯法的,但是偽造古錢幣法律管不著,一個小作坊,一套模具,造什麼通寶重寶、袁大頭,日産上千太容易了,就算是五毛錢一枚流入市場,利潤超高。
所以,市場就成了現在這樣子,錢幣這個類目,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蠻火的,我們常在小雜志裡看到錢幣收藏小廣告,但是歷史五千年,出過多少錢幣?
假的東西又太多,神仙也玩不了,所以到現在就沒幾個人玩了,他還說自家東西價值上億,賣給誰呢,誰來接手呢?
第二,他家的藏品,錢幣共有167800枚,古兵器戈、青銅劍3000多把,盔甲10多副,一看就屬於屯積型藏家,冀寶齋也是這種,江浙那位也是。
把收藏當成了收廢品一樣,來者不拒,經常有這種悲慘故事,有的老頭子老年愛好收藏,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所有錢買了古玩,到死才知沒一件是真的,還特別固執,專家點破了還說專家水平不行。
屯積型人格是一種強迫症,沒辦法,屯積型人格加上愛好古玩,那是沒得救了,好的藏家,是越藏越少,越藏越精,一百件民窯不如一官,一屋子的東西不如別人一件。
有一件,就想湊一對,有一對就想湊一套,尋尋覓覓,才是收藏,有的藏家是在收藏極為冷門和細的類目,那些追熱門類目,又想收得多,極可能就杯具了。”
“到地方了,我們張家的密庫是真是假,是不是杯具,進來看看就知道了!”走進了地下,張鳳林很直接的道。
莫邪也笑了:“先說好,展廳裡的東西是非賣品!”
“展廳很大啊!”因為是為了展覽,所以走進地下通道,就進入了第一座展廳。
第一展廳以各種盤型瓷器為主,共展出各種瓷盤共一千多件,最大直徑147厘米,最小件直徑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