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次邊境線的高潮,正是爆發在北線,徵北大都督燕小乙與一代名將上杉虎之間。
當上杉虎領軍後撤,給燕小乙留下空間時間去思考去準備時,燕小乙卻是根本沒有去思考自己在慶國的後路,去準備迎接慶國皇帝的逮捕,直接揮兵北上,挾兩萬精銳,沿滄州燕京中縫一線,突擊北營!
兵不厭詐,兵勢疾如颶風,燕小乙完美地貫徹了這一宗旨,根本沒有向樞密院請示,也來不及等候慶國皇帝的旨意,便親率大軍,殺將過去。
而此時,那位在沙場上向來算無遺策的上杉虎,明顯沒有料到燕小乙自身難保之際,居然還有心思出兵來伐。
其時北齊軍隊正緩撤五十餘里,紮營未穩,驟遇夜襲,損傷慘重。而南慶軍隊,總共只付了五千條人命。
是為滄州大捷。
在人們的印象中,這似乎是上杉虎第一次吃敗仗。
當訊息傳回京都後,不論是被命令休養的舒大學士,還是在街上賣酒水的百姓,都激動了起來,深埋在慶國人血液中的好戰與拓邊熱情,被這一次“無恥”地大捷調動到了頂點。
一直飄蕩在京都上空的那片烏雲,似乎也不再那麼刺眼,人們都在想,有了這麼大好的訊息,陛下總不至於還要堅持自己的荒謬,與人們的情緒做出相反的事情,實在不是什麼太好的選擇。
隨著戰報的來臨,馬上來臨的便是北齊皇帝的國書,在書中北齊皇帝大怒痛罵,言道兩國交好,爾等卻如何如何,十分無恥。
收到國書之後,慶國皇帝只是笑了笑,便將這件事情交給鴻臚寺與禮部去處理。如今的天下,國境的劃分總是那麼模糊,誰進了誰的國土,總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事情,如果真的是誤會,過些日子再道歉好了,反正殺了的人也不可能再活過來。
皇帝微笑對身旁的洪公公說道:“燕小乙不錯,知道用正確的方式來向朕闡明他存在的意義。”
是的,沒有存在意義的人,那就不應該再存在下去。
比如太子。
所以大理寺繼續審問冬襖一案,監察院繼續挖掘太子做過的所有錯事,最無恥的是八處,似乎準備要將太子小時候調戲宮女的事情都寫成回憶錄。
廢儲之事並沒有因為燕小乙獲得的大勝而中斷,只是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又在群臣失望的注視下,緩慢而不容置疑地推行起來。
……
……
這一切與範閒都沒有關係。
他這個時候在一艘民船之上,看著手裡的院報發呆,心想皇帝老子果然比自己還要不要臉一些,看來再過些時日,薛清曾經提到的祭天便要開始了,不知道到時候京都裡那座安靜的慶廟會是什麼模樣。
找到太子有可廢之理,然後祭天求諭——皇帝乃天子,太子自然是天的孫子,如果老天爺認為這個孫子不乖,那老天爺的兒子也只好照辦。
這要寫將出來,在史書上會漂亮許多。
真真無恥之極。
範閒搖了搖頭,將院報放下。自從薛清開始上書,他便逃離了蘇州,未回杭州,未至梧州,只是喬裝打扮,化成民眾上了民船,下意識裡想離這個政治漩渦越遠越好。
他也知道二皇子上書保太子的事情,心想老二的心也真夠狠的。
他又想到滄州大捷一事,眼瞳裡閃過一絲疑惑,對於兵事這種東西,他向來一竅不通,只是總覺得像上杉虎那種恐怖的角色,怎麼會在燕小乙手上吃這麼大個虧?最關鍵的是,輕啟戰事,此乃大罪,臣子百姓們可以像看戲一樣的高興,皇帝怎麼也會像白痴一樣地高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