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妙人,京都來的宋世仁可也不差,這蘇州府裡的官司,竟然已經漸漸脫離了慶律的範疇,開始像陳萍萍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雙方引經論典,言必稱前魏,拱手必道莊大家,哪裡像是在打官司,為了嫡長子繼承權這個深入人心的概念,雙方竟像是在開一場展前的經筵!
範閒笑著搖搖頭,眼前似乎浮現出蘇州府上那個緊張之中又帶著幾絲荒唐的審案場面。
蘇州府地公堂之上。辯論會還在開,這已經是第四天了,雙方的主力戰將在連番用腦之下,都有些疲憊,於是開堂的間隙也比第一日要拉長了許多,說不了多少,便會有人搶先要求休息下。
蘇州知州也明白,夏棲飛那邊是想拖,但他沒辦法,早得了欽差大人關注的口諭。要自己奉公斷案,斷不能胡亂結案……既然不能胡亂結,當然要由得堂下雙方辯。
可是……一個宋世仁,一個陳伯常,都是出名能說的角色,任由他們辯著,只怕可以說上一整年!
蘇州知州也看白了,看淡了。所以每逢雙方要求休息的時候,都會含笑允許。還吩咐衙役端來凳子給雙方坐,至於茶水之類的事情,更不會少。
明蘭石面色鐵青地坐在凳子上,這些天這位明家少爺也是被拖慘了,家裡的生意根本幫不上忙,那幾位叔叔純粹都是些吃乾飯不做事的廢物。偏生內庫開標之後,往閩北進貨的事情都需要族中重要人物,於是只好由一直稱病在床地父親重新站起來,主持這些事情。
明家清楚,欽差大人是想用這官司亂了自己家族的陣腳,從而讓自己家在內庫那個商場上有些分身無術。只是明家並沒有什麼太好的應對法子。只好陪著對方一直拖……反正看這局面,官司或許還要拖個一年都說不定,反正不會輸就好。
這時候輪到了明家方面發言,那位江南著名訟師陳伯常面色有些灰白,看來這些天廢神廢力不少。他從身邊的學生手中取過滾燙的熱毛巾使勁擦了擦臉,重新振作精神。走到堂間,正色說道:“古之聖人有言所謂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大人,既然夏先生被認定為明家七少爺,但父子之親,與明家長房並無兩端……”
話還沒有說完,那邊廂的宋世仁已經陰陽怪氣截道:“不是夏先生,是明先生,你不要再說錯,不然等案子完後,明青城明七老爺可以繼續告你。”
宋世仁的臉色也不怎麼好看,雙眼有些深陷,他此次單身來江南,一應僮與學生都來不及帶,雖然有監察院的吏幫忙,但在故紙堆裡尋證據,尋有利於己方地經文,總是不易,而對方是本地訟師,身後不知道有多少人幫忙,所以連戰四日,便是這天下第一訟師,精神也有些挺不住了。
聽著宋世仁的話,陳伯常也不著急,笑吟吟地向夏棲飛行禮告歉,又繼續說道:“但長幼有序這四字,卻不得不慎,明青達明老爺子既然是長房嫡子,當然理所當然有明家家產地處置權。”
他繼續高聲說道:“禮記喪服四制有云,天無二日,土無二主,國無二君,家無二尊。”
陳伯常越來說來勁,聲音也越發的激昂:“自古如是,豈能稍變?慶律早定,夏……明先生何必再糾纏於此?還請大人早早定案才是。”
宋世仁有些困難地站起身來,在夏棲飛關懷的眼神中笑了笑,走到堂前傲然說道:“所謂家產,不過襲位析產二字,陳先生先前所言,本人並無異義,但襲位乃一椿,析產乃另一棒,明老太爺當年亦有爵位,如今也已被明青達承襲,明青城先生對此並不置疑,然襲位只論大小嫡庶,析產卻另有說法。”
陳伯常微怒說道:“襲位乃析產之保,位即清晰,析產之權自然呼之欲出。”
襲位與析產,乃是繼承之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宋世仁冷笑說道:“可析產乃襲位之基,你先前說慶律,我也來說慶律!”
他一拍手中金扇,高聲說道:“慶律輯注第三十四小條明規:家政統於尊長,家財則系公物!我之事主,對家政並無任何意見,但這家財,實系公物,當然要細細析之,至於如何析法,既有明老太爺遺囑在此,當然要依前尊者!”歡迎您訪問
陳伯常氣不打一處來,哪有這般生硬將襲位與析產分開來論的道理?
“慶律又云:若同居尊長應分家財不均平者,其罪按卑幼私自動用家財論,第二十貫杖二十!”宋世仁冷冷看著明蘭石,一字一句說道:“我之事主自幼被逐出家,這算不算刻意不均?若二十貫杖二十……明家何止二十萬貫?我看明家究竟有多少個屁股能夠被打!”
明蘭石大怒站起。
宋世仁卻又轉了方向,對著堂上的知州微笑一禮,再道:“此乃慶會典,刑部,卑幼私擅用財條疏中所記,大人當年也是律科出身,應知下民所言不非。”
不等明家再應,宋世仁再傲然說道:“論起律條,我還有一椿,慶律疏義戶婚中明言定,即同居應分,不均平者,計所侵,坐贓論減三等!這是什麼罪名?這是盜賊重罪。”
陳伯常雙眼一眯,對這位來自京都地訟師好生佩服,明明一個簡單無比的家產官司,硬是被他生生割成了襲位與析產兩個方面,然後在這個夾縫裡像個猴子一樣地跳來跳去,步步進逼,雖然自己拿著慶律經文牢牢地站住了立場,但實在想不到,對方竟然連許多年前的那些律法小條文都記的如此清楚。
剛才宋世仁說的那幾條慶律,都是朝廷修訂律法時忘了改過來的東西,只怕早已消失在閣地某些老鼠都不屑翻揀的陰暗處,此時卻被對方如此細心地找到,而且在公堂之上堂而皇之的用了出來——這訟棍果然厲害!
宋世仁面色寧靜,雙眼裡卻是血絲漸現,能將官司打到如今的程度,已經是他的能力極限,襲位析產,真要繞起來確實複雜,他地心中漸漸生出些許把握,就算那封遺囑最後仍然無效,但至少自己可以嘗試著打出個“諸子均分”的效果。
明家地七分之一,可不是小數目。
雖然他不能瞭解範閒的野望,但欽差大人既然如此看重他,他自然要把這官司打的漂漂亮亮,為訟師這個行業寫上最漂亮光彩的一筆。
能夠參與到明家家產這種層級的爭鬥之中,對於訟師來說,已經是最高的級別,更大一些的事情,比如……那宮裡的繼承,一個區區訟師哪裡有說話的資格?而且如果不是朝廷分成兩方,偶成角力之事,明家的家產官司也根本不可能上堂,更不可能立案,宋世仁也就不可能有參與的機會。
所以雖然他十分疲憊,精神上卻有一種病態的亢奮,這種機會太少了,自己一定要把握住。
如果宋世仁知道自己在江南打的這場官司,會刺激到某些人敏感的神經,從而間接地促成某些人的合作,並且讓範閒與那些人的矛盾提前出現對峙的狀態……就算再給他幾個青史留名的刺激,他也只會嚇得趕緊隱姓埋名溜掉。
宋世仁沒有在意那個問題:所謂家產,大家都是想爭的,不管是明家的,還是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