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無心做午餐,沖一碗泡麵填肚,去了電視臺。
宋冉大學畢業後進入梁城衛視新聞部做記者,到今年九月份就滿兩年了。
她剛從國外回來,照理說要休息到明天。但現在是特殊時期,東國戰爭是當下熱點。
梁城衛視此前在東國投入的記者數量是全國之最,報道及時,內容詳盡,涵蓋面廣。此刻電視臺網路臺聯合滾動直播的《戰事最前線》在工作日白天時段就拿到了同時段全國第一的收視率。
演播室內,主持人、專家、嘉賓、前方連線記者,所有人都將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幕後導演,編導,採編、文案則忙得團團轉。
宋冉剛到臺裡就被告知節目組需要在結束時做個東國戰前城市一覽的片尾,讓她提供資料。這並不難,她迅速從素材裡剪了幾段長約20秒的短片交上去供編導選擇。
剪素材時,看到電腦螢幕上劃過的景色和臉孔,那天早晨站在視窗俯瞰阿勒城時的那絲淡淡惆悵又漫上心頭。
存在她電腦裡的許多故事正在湮滅,且不為世人所知。
快下班時,主管劉宇飛召集大家開會。《戰事最前線》收視口碑持續上漲,部裡想在節目後邊加一個附屬小節目,吸引收視和廣告。
如果不是特殊時期,宋冉他們這幫新記者是沒有節目策劃層面的話語權的。因而大家都很重視這個機會。
同事沈蓓提議加一些對未來戰事的預測,她是學國際關系的,這是她的強項。沈蓓父親是省宣傳部領導。她一開口,同級的人都不發言了。
劉宇飛雖覺得不錯,但又覺得不夠,問:“還有提議嗎?”
宋冉想了想,說:“我覺得可以講講戰前東國普通人的生活面貌。”
劉宇飛和沈蓓都看了過來。
宋冉道:“大部分人在新聞裡看到戰爭,會覺得離我們很遙遠。如果看到平凡人的生活,可能會拉近距離。”
劉宇飛覺得她的想法更有意思,說:“就怕弄得太苦情了。”
“不苦情的,也不煽情。就跟小紀錄片一樣,記錄他們的日常生活,還有歡聲笑語的時候呢。”
同事小冬贊道:“如果是這樣,就很高階。”
沈蓓說:“那對素材的要求可就高了,得是深入採訪。你們在外頭做的報道,前期放送中都使用過了。得考慮新鮮度和視角問題。素材量也很難達標。”
宋冉說:“我這兒有837小時的影片資料,其中包括269小時的人物採訪,還有四千多張照片,和七八萬字的文字資料。”
一屋子的人都卡了殼。
同事小秋:“天,冉冉你還是人麼?你也就去了不到三個月吧?”
同事小夏:“‘記錄狂魔’這個外號真不是蓋的。”
劉宇飛笑起來:“行,我跟上邊討論一下。”
收拾東西出會議室時,沈蓓從她身邊經過,道:“恭喜你啊。”
宋冉說:“上頭不一定透過呢。”
沈蓓笑笑,蹬著高跟鞋走了。
同事小春問:“誒,要是沒這新節目,你拿這些資料怎麼辦?”
宋冉微笑,說:“我打算自己寫成書,記錄成影像。不會浪費。”
同事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