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某些原因,你……
“意識”是單純的資訊,而“心”則把這些資訊染上色彩。
又或者說,“意識”是一個房子,每個人都有一棟這樣的房子,只不過房子大小各有不同而已,經歷多的人房子大,經歷少的人房子小。
而“心”,就是這所房子的門窗。
然後一個人的活動,就是透過這些門窗,讓“意識”與外界發生交流。前世的所謂催眠問話,就是繞過門窗的篩選與限制,直接與整體的意識進行對話。)
就以方天自身來說,來到此世,接收那位“小石頭”身體的時候,其本身意識已經消散得差不多了,但就算一點都沒消散,方天的行事,也會與他不一樣。
除了自身帶著意識之外,還因為,方天的“門窗”,開得與那個“小石頭”不一樣。
前世有一個詞語叫做“洗心革面”,站在修者的角度來看這個詞語,非常之意味深長。——那個人,他的“意識”沒有變化,或變化不大,但他意識的出入門戶也就是“心”變了,然後整個人就和以前大相徑庭。
這樣的情況很尋常,基本上在所有人身上都有發生過並繼續發生著,比如幼年或少年時沉迷於某些東西,而後來,東西雖然還是那些東西,但人,再也無法進入當時的那種專注、保有當時的那種熱情了。
又或者反過來,一直浮躁著,但慢慢地或突然地,就沉潛了下來……
這就是意識不變其實也有變,但佔次要位置),而心大變。
方天的這一次晉升,情況和此恰好相反。
這次晉升,他的心變化基本沒有或不大,但是意識,卻完全地變了。
前世,有很多釣魚愛好者。——方天也曾經附庸風雅地玩過一段時間,但後來發現自己不是那個料。
每釣上一條魚來,都是歡欣的,都是喜悅的。
甚至於釣上的每一條魚,都會細細打量一番。
意識的成長,與此類似。
因為來之不易,所以每一段成長的歲月,都值得珍惜。在回首的時候,往往都會為之感嘆,為之懷念。換句話說,不是每個人都是釣魚愛好者,但是,確實是每個人,都有著釣魚愛好者的心情。
對於方天來說,以前的意識方面修行,就是釣魚。
一條一條地釣。
而這一次晉升之後,突然地,他發現,手中多了一種叫做漁網的東西,只須隨意地一網撈下,捕獲的魚,就會比前生今世兩世加起來釣的魚都還要多,多得多……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喜悅,收獲的喜悅?
或許吧。
但也還有一種東西,叫做惆悵,叫做懷念。——不管怎麼說,某些感覺,再難尋覓了。
是以,前日,方天才會對洛貝爾說:“可是在我不是大人的時候,我認識的人就那麼一些,沒有機會再多了。所以我很珍惜,珍惜過去的那段時間,也珍惜在那段時間裡結識的人。”
這真的不是矯情。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把李商隱的這兩首詩合起來,約摸可以形容方天此時心情之一二吧,也只是約摸。至於更具體的,則實在是難以分說了。
無論如何,新的道途,就此開啟。
新的體驗,也正撲面而來。
第十一卷 江湖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