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名,包括利。包括情感的牽系。包括身體的享受,甚至也包括心靈的自由。
然後,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某種清寂的苦行中,期待著有朝一日,可以徹底地“超脫”出來,不用再面對那短短幾十年間的生老病死,不用再面對那恍如滑稽的舞臺劇,劇中,個個都是小醜。
這是什麼?
這同樣是生命的閃爍,同樣是生命的升騰。
名者我所欲也,利者我所欲也,溫暖溫馨亦我所欲也。身體的享受我所欲也,心靈的自由亦我所欲也。
凡此種種,世人想與未想,求與未求,皆是我之所欲也。
有大欲,是以願先受大苦。
但願有朝一日,可以苦盡甘來。
此若不是閃爍,何為閃爍?此若不是升騰,何為升騰?
……
凡此種種,不論平坦路,不論崎嶇途,不論庸人所擇路,不論痴人所選途,統統皆是,欲為此生之生命,做它一個主。
只是有朝一日,當此生命光華黯淡,當那薪盡火滅之際——
是否會向天向地向自己問上一聲:“如此一生,可怨,可悔?”
還是前世,古時,那個少時痴傻,後來又學武又學書又學詩文又學瞪竹子,兩天變上三個愛好,某個階段亦曾喜歡上睡棺材的天才到妖孽的怪人,臨終之時,其弟子問:“老師,你快要掛了,是否有什麼要說的?”
這個怪人回答道:“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然後,就那樣走了。
瀟灑得讓人羨慕嫉妒恨。
問那前生,問這今世,億億萬萬眾生,可曾真的為自己的人生,可曾真的為自己的“生命之炎”,找尋到一個合適的升騰去向?
方天的意念,此時,亦如掌心的那朵火焰,在不停閃爍著。
若此為“炎”,那麼,“黃”呢?
下一刻,方天便想起了前世華夏古代的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者,充實完善自我。
齊家者,用自己的能力,為小至一個家庭,大至一個家族,帶來和順喜樂、富足安康。
治國者,讓一邦一地,百家皆得安樂。
平天下者,欲那天下,萬世太平。
……
不論貴賤與慧愚,人之一生,不管如何抉擇,亦是盡皆歸屬於“炎黃”。
何以為已?
曰炎,生命無限向上。
何以處世?
曰黃,承載他人的目光,承載他人的希望……
為已之道,我已貫之。生命之炎,便在掌上。
處世之道……
就讓我從腳下的這方土地做起吧,先及愛我,再及我愛,複及我喜歡,再及我欣賞,然後再及我之願意……
願以我之光華,照耀此方世界。
方天結束念想,結束脩煉,於那流水山谷草木間,緩緩邁步,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