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飯後,莫曉萱立刻理智地告辭。
“丫頭,剛才你說你是餘江鎮的?”莫曉萱換了鞋,張林若有所思地看著她,在她出門的一瞬間,追著問。
“是啊!”難不成他有什麼親戚或者老朋友在餘江?
“走吧!我也正要去那裡,我順便帶你回家。”張林連忙也換鞋。
“叔叔,不麻煩你了,我還是自己騎車回家。”莫曉萱邊說邊掏鑰匙出來開鎖。
“那又何必。”張林說著就把莫曉萱的腳踏車舉著塞進自己的車裡。
莫曉萱只得上前幫忙,這才發現,張林的這輛車好像是改裝過的,裡面有一個大魚缸,好像還附帶有增氧設施,因為魚缸裡在咕嚕咕嚕地冒氣泡。
“叔叔,你是做水産買賣的嗎?”莫曉萱也不是好奇,只是覺得兩個人不熟,就順便找個話題聊聊,以免路上尷尬。
“也算是吧!你是餘江鎮人,村裡應該有不少人捕鰻魚苗吧?我就是收鰻魚苗的。”
原來他就是傳說中的收鰻魚苗的?莫曉萱不自覺側頭看了看他。
前世九十年代村裡許多人販賣鰻魚苗發了大財。據說是長江流域的鰻魚品質比較好,但産量少,於是日本人就到長江流域收購大量的鰻魚苗回去飼養,在日本市場高價銷售。
沒想到現在才八八年,就已經有開始收購鰻魚苗的了。
記得九十年代的時候,附近的好多人都買了船,在長江裡捕撈。腦子活一點的就上船收購,然後一級一級地倒,價格也越來越高。
莫曉萱不知張林究竟是哪一級的,但看他入行這麼早,應該也算大腕級的了。
“我家住在靠近鎮上,我們那裡許多人都在鎮上的工廠上班,沒有多少人在捕撈鰻魚。靠近江邊的人做這行的才多。”莫曉萱記得到九十年代後期,直至二十世紀零零年代,捕撈鰻魚一直興盛不衰。到後來資源幾近枯竭,而且捕撈鰻魚的船隻佔滿了航道,影響了水路通行,國家在許多部門的建議和呼籲下,才開始發布禁魚令。
所以眼下,至少還可以吃十幾年這行飯。
張林不知在想什麼,點點頭,也不再回話。
“丫頭,先送你回家還是跟我去碼頭上轉轉?”到了一個交叉口,張林轉頭問莫曉萱。
莫曉萱知道他有心先去碼頭轉轉,做生意的人吃的就是商機的飯,大過年的他完全可以在家裡打打牌,玩玩麻將,之所以到這江邊來吹冷風,還不就是想做早起的鳥兒。
所以莫曉萱很乖巧地說:“正好,我想去看看怎麼撈魚的,還沒見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