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夫人,聽說清和縣地震,昇平侯府可是第一個領頭出資出力的,昇平侯心繫百姓的心著實令我佩服不已,這裡的百姓可算是昇平侯的父老鄉親了,想必這次更是不落人後吧。”昇平縣的縣令夫人開口道。
這是明治傑的嫡母,看來不是一個好相與的。
明治傑打從孃胎出來便身子弱估計少不了她的功勞。
“力所能及之內能為百姓做點事我們自是樂意至極。”劉氏避重就輕地道。
“聽說昇平侯家的超市,茶樓裡的精品吃食賣的可是天價,想來家底豐厚,那麼這次昇平侯府是打算捐出多少東西呢?”縣令夫人可是恨透他們家了,聽說明治傑和這家人交好,而且府裡買來的精品吃食,她這當家主母都沒能吃上,卻是可著那個病壞君吃!
最氣人的是,那庶子的身體吃了那吃食可是一天比一天要好。
自己的兒子卻是氣色一天比一天差,都是因為沒有好東西吃。
她也不想想她兒子氣色差,是因為被酒色一天一天的下來掏空了身體!
這明縣令的夫人今天是準備咬著她們家不放了?
曉兒心裡不高興,臉上卻不顯:“知府夫人想得周到,我們自是想跟著夫人的,只是咱們家算是半路出家的,家底擺在那裡,大家有目共睹。再者大家也知道清和縣那事兒咱們家已經出資出力過一次了,便是傾盡全力自然也是比不上縣令夫人的。”
“我們家是種田的,糧食,棉花倒是有些,這次便出一萬斤糧,一千斤棉花。”
曉兒覺得知府大人這次辦的事出發點是好的,但真正能出政績的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這隻能救急,卻是救不了窮的。不過總好過什麼也不做就是!
其它夫人小姐自然不會下了曉兒的臺,都說這樣已經很有心了。
她們還等著買精品吃食,而且也訂了不少傢俱準備給女兒做嫁妝的,她們自是不會得罪曉兒一家,想巴結還來不及。
“就這麼一點東西,也好意思拿出手!”
縣令夫人冷哼一聲。
許多人聽了這話心裡也埋怨上縣令夫人了,本來她們都打算跟著昇平侯一家的,但被她這樣一說,她們也不好意思了。
“我家做事都是量力而為的,縣令夫人既是覺得我家捐得少,想來夫人捐出來的東西肯定比我家多出十倍八倍了。”
“我這話也沒有看輕的意思,但昇平侯一家真正富貴起來的時間的確不長,家蘊較輕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人家為了百姓,一次又一次的傾力所為,連我也是佩服不已的。”黎夫人見縣令夫人話說得太過,也開口為曉兒她們說話了,再怎麼樣,自家兒子也和他們走得近,而且劉氏孃家嫂子還救過老夫人。
再說,她這一個早上觀察下來,對她們也生了不少好感。
“黎夫人說的是。”大家都點了點頭,人家昇平侯做昇平侯的確不久,就是鋪子再日進斗金,又怎麼能和已經富貴了一兩代的人家所積累的財富可比的。
縣令夫人雖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說什麼了,有些人也不是她能得罪的。
知府夫人也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當場便讓人拿出筆墨,將眾位夫人要捐的東西都當場記下來。
這是你想賴賬,我也不給你機會了。
回去的路上,劉氏問曉兒:“我們好像沒得罪過縣令夫人吧?”
“我們和明治傑公子來往便是得罪她了。敵人的朋友便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