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曉兒不得不穿梭於各大世家赴宴,就這樣正用悄悄過去了,朝廷又迎來了一件大事,那便是每三年一次的會試和殿試。
二月初,全國各地的舉子都來到了帝都城,帝都城每家客棧都住滿了人,四季酒樓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有許多學子的伴讀排著長隊來給自己的少爺買吃食。
因為地方飲食文化的差異,許多舉子剛來帝都都會出現吃不慣本地的吃食,或者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但是這些情況遇上四季酒樓便不存在了!
春闈已經不是第一次舉辦,有些舉子會事先向參加過春闈的人打探好帝都城各種情況,許多人都會推薦四季酒樓和花園酒店,說那裡不管是吃食,服務還是住宿條件都很好,所以還沒出正月,酒樓的雅間,酒店的客房已經全部住滿了。
甚至溫泉度假村那些別墅和酒店的房間都訂滿了,畢竟那裡離帝都城不遠,考試那天早一點出門便行,總比天天住不好,吃不好,睡不好強。
這段時間,帝都城的百姓說話做事都放輕了,就是擔心太大聲吵到了學子們複習功課。
全城進入了一個緊張的備考氛圍中。
曉兒每天燉上一盅益智補腦的湯,讓人給景睿送去。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可別將景睿累病了。
劉氏也每天變著法子給景睿做吃的,景睿因為每晚都挑燈夜讀到深夜,早上天沒亮便起來看書,倒是沒有怎麼長肉,整個人還瘦了一圈。
景灝沾了景睿的光,吃沒少吃,睡沒少睡,足足肥了五斤,曉兒見了他都忍不住叫他小胖子了。
好不容易會試考完了,學子們也沒有離開帝都,都在等會試成績出來,準備殿試。
成績公佈那一天,景睿不負眾望,獲得了頭名成了會元,不枉他八年寒窗苦讀,吃得比別人好,睡得比別人晚,起得比別人早,還有曉兒暗中用空間裡的資源給他的智力和體力全面升級了。
至此,沈景睿的名子在全國的舉子中聞名。
接下來便是殿試了,殿試是由最後一名先開始的,所以輪到景睿時,他已經是最後一個了,但金鑾殿上,已經殿試完的學子依然站在那裡,看著景睿的回答。
皇上知道會元是昇平侯的長子,曉兒的弟弟,昇平侯一家的兩個兒子,他早就聽說學問做得很好了,這麼年輕的進士,絕對是未來國家的棟樑。
為此皇上不僅沒有因為親戚關係而放水,甚至還更加嚴厲了。
皇上本來是打算比別人多問一個問題的。
但景睿的見解獨到精僻,深深將皇上吸引了,他忍不住一連問了三個問題,景睿的回答讓皇上連連說好。
金鑾殿上的全國精英,有些人知道景睿是瑞王的小舅子,本來對景睿這個會元持懷疑的態度的,但此刻也被他這個挺拔如松的身影深深折服。
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君子應該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景睿以小見大,層層深人,條理清晰,見解獨到的表達了他自己的想法,令人覺得深以為然。
毫無疑問,景睿成了此次殿試的狀元,和皇上一起監考的官員沒有一個人對此異議。
這些官員平時都聽說昇平侯的長子書讀得很好,他們覺得傳聞多多少少都有瑞王的臉子在,今天在這個大殿上,大家才知道,人家是真的很好!不關乎他是誰的親戚。
狀元,榜眼,探花是要遊街的,這次的榜眼是一名二十五歲的舉子,探花是杜憶瑾的哥哥杜淳安。
三人騎著高頭大馬,慢慢的走在大街上,那些姑娘和婦人不停的將手中的帕子和花向景睿和杜淳安扔去,走在中間的榜眼尷尬了!
硬是沒有一個人向他扔帕子和花的!
好歹他也是第二名,而且二十五歲的榜眼,年輕有才,放眼古今也是不多啊!這些人怎麼完全無視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