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以為該以何為籌碼說服公孫淵?前往遼東之後又該如何行事?如事不成,又當如何處之?”
法正所說的籌碼,其意思便是憑什麼東西去說服公孫淵,讓他答應大漢來對付魏國。
這個籌碼並非特指某種東西。
可以是某種道理,比如漢強魏弱,助漢可活,助魏必亡這個道理。
這個道理,可以說是說服公孫淵的基本道理,如果連這個道理都不懂,便沒有資格出使遼東。
這個籌碼也可以是金銀財寶,也可以是絕色佳人,當然金銀財寶要貴重到無人可以拒絕,絕色佳人要美到令人窒息才有成為籌碼的資本。
而法正不久前向劉禪討要的聖旨,也算是一件籌碼,只要公孫淵願意臣服大漢進攻魏國,便讓其當幽州刺史。
法正對著三人說道:“讓你們說出來,若第一人說的較為全面,後面的人便難以展示真才實學了。便讓你們寫下來吧,來取紙筆,你們先坐下來!”
“是!”
三人聞言坐到了座位上,侍從取來紙筆,讓三人書寫。
宗預,秦英二人拿到紙筆,便立刻揮毫潑墨起來。
而羅憲則是一邊想一邊寫,看樣子好似沒有多少想法。
只寫了不過一盞茶的功夫,羅憲便放下了筆,起身將答卷交給法正。
法正接過答卷一看,其上只有寥寥三句話:
第一:漢強魏弱,一統天下之勢已定,臣者生,叛者死便是最大籌碼。
第二:前往遼東之後,需隱藏身份,先打探清楚公孫淵的脾氣秉性與喜好,有何寵臣愛將或是姬妾,投其所好或可成事。
第三:若事不成,必奮力一博,效仿荊軻刺秦。
看完羅憲的答卷,法正不由得詫異的看了羅憲一眼。這孩子年紀雖輕,但見識才學卻是真了不得。
答卷上所書內容雖然不多,但卻是字字珠璣。
首先籌碼方面說的雖然不夠細緻,但卻是一針見血點到了要害之處。
至於如何行事也說的非常正確,很多使者前往他方勢力為使,一般都是直接求見,道明來意,成不成就看言語能不能打動對方。
而真正的聰明人,則會先摸清楚人家的喜好,脾氣,以及身邊的人,如果言辭無法打動對方,可以試試投其所好或者收買對方身邊的人來達成目的。
至於第三條,如事不成該怎麼辦,其實有很多種選擇,而羅憲的說法則比較激進。
法正雖然心底對這個答案不滿意,但也不得不佩服羅憲的勇氣,荊軻刺秦,有死無聲,若是其他人也就罷了,而羅憲卻還只是個尚未成年的孩子,竟也有如此勇氣。
不過羅憲雖然答的不錯,但法正卻沒打算讓羅憲擔任主使,不過讓羅憲一起前往遼東倒是可以。
等了大概小半個時辰,宗預秦英二人也陸續交上答卷。
宗預秦英二人的答卷,篇幅要比羅憲的多的多。
法正張松二人各拿一份答卷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