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文武武將也會因此產生驕心,劉備得漢中,在進位為公,文臣武將一得封賞,風頭一般無二,他們必定會產生驕心。
而驕兵必敗!
最典型的列子就是關羽了,劉備一但進位加爵,關羽更加不會將敵人放在眼裡。
關羽會想,我哥哥是王,你們只不過是一群反賊,也敢與我為敵?
到時候關羽只怕是狂的沒邊了。
歷史是最好的證明,因為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關羽就丟了荊州,從而引發了夷陵之戰,由極剩至極衰,其根本原因,正是劉備稱王導致的。
劉禪看向劉備,想要看看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劉備正襟危坐,看著法正說道:“孝直此言差矣,天子仍困於許昌,備如果不思救駕,反而自立稱公,如此不跟曹賊一樣了嗎?僭越稱公之事,我不能做,爾等也休要在提了。”
眾將見劉備不答應,皆心有不悅,卻不敢多說。
“請主公進位為公,如再推辭,我等不答應!”殿下大將泠苞拱手說道。
眾人聞言眼睛一亮,這稱帝還有三請三辭呢,劉備肯定不會立刻就答應啊,他們多請幾次,事情不就成了嗎?
一眾文武想到這裡,紛紛說道:“請主公進位為公,如再推辭,我等不答應!”
劉備深深的吸了口氣,並未做出回應。
劉備想不想稱公?
當然想!
這是他奮鬥了一輩子的目標。
至於討賊興漢之說,只是劉備擎起的正義王旗罷了。
只是劉備不敢答應。
劉備也清楚稱公有利有弊,眼下諸葛亮,徐庶還未開口,他想聽聽諸葛亮,徐庶的建議。
若是諸葛亮,徐庶他們也答應,劉備自然順水推舟,答應下來,若是二人反對,劉備也便斷絕此念。
見劉備沉默不語,諸葛亮心知,劉備已有稱公之意。
諸葛亮並不介意劉備稱公,甚至稱王,稱帝也無不可。
可眼下,卻不是稱公的最好時機。
諸葛亮很想反對劉備稱公,可是他不能,如今殿下眾人,除了他和徐庶一言不發,其他眾人皆是建議劉備稱公。
甚至董和,黃權等人也參與其中。
如果他反對,那勢必會得罪一眾文武。
“稱公雖有危害,但我若是小心謹慎,應該可以杜絕危害,也罷,人心不可逆,不如便答應了吧。”
想到這裡,諸葛亮便欲開口支援。
“你們這是在幹什麼?”
不想此刻,劉禪突然站了起來。
原來劉禪看了諸葛亮這個樣子,知道他是要支援劉備,故而率先起身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