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四月杏花,小院香徑,淺淺荷塘,簷下雙燕呢喃。
我看向庭院中央的那位姑娘,單薄明黃羅衫,青絲微散,眼下有一顆好看的痣。
她坐在院中的一座小小石橋上,手邊放了一盤應時的點心,可能是蓮花糕。她一邊吃著,一邊草草地翻著手上的劍譜,雙足不安分地擺動著,腳上的鈴鐺便隨之發出清越的響聲。她只看了一會,便放下了書本,好看的眉蹙了起來,同時貌似有些糾結地抿了抿唇,然後釋然一笑,便把它棄到了一邊,從懷裡掏出本不入流的話本子,愉悅地讀了起來。
站在不遠不近幾重朦朧外的我忍不住笑了,那本不入流的話本子,正是不才在下胡編亂造的。
我拿出紙墨,看著杏花微雨之下,晴波石橋之上,樂呵個不停的少女,揮毫紙上,作著心中最美的天下。一眼牢牢記下,一筆繪在心上。
日暮西山,等我再拾眼望去時,目光所及一片朦朧,哪裡還有什麼姑娘。我苦笑著拾了畫,棄了畫具,解下腰間的酒壺,緩緩地踱回去。
夏日天暗得晚,可走著走著,天也就這麼黑了。
酒壺已空,我站在湖岸邊想要醒醒酒,放眼望去,荷花未綻。
恍惚間想起,她離開我,已經一年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個長篇連載就這樣暫時結束了,雖然一路以來陪伴這部作品的人不多,但我還是心懷感激地寫完了。
最後的這一幕很簡短,描述的是寧初死後葉原心中的悲傷落寞。寧初為葉原做過的事情,他從來也查不清,那些事不論在不在他原本的計劃裡,都一定幫助他更好地達成了心中所想。
只不過這一切並非他所求,他也不明白寧初的所求。
雖然寧初的所求一直以來都說的那樣地簡單而清楚:和喜歡的人,一起過安寧快樂的日子。
讀者可能會覺得結局有些突兀吧,寧初死得實在是太突然了。但她確實,從很久很久之前就給自己埋下了這樣的結局。
她愛恨直接,對於不喜歡的事物總會不自禁地去討伐,受性格影響又不願說謊隱瞞,自然會招來很多暗處的仇家。
在與葉原行遍山河的這兩年來,她遇上的殺手其實不止這最後一次。
蕭瑜綺和林宣奕是兩個隱隱有些自我毀滅傾向的人,只不過這種傾向被寧初極大地放大了,然而在放大的同時,寧初自己也受到了些許的影響。
她的人生從來有趣,她所執著的一切,皆在生死之間跳躍。
這本小說其實我已醞釀許久,從開始到現在斷斷續續一年之久,能完成它,我很欣慰。
不夠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的掙紮,有很多對於自己的懷疑與擔心。
或許以後有機會,我會對它進行一次系統的大改,在此之前,就讓它這樣結束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