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道!
皇帝但凡敢貶低儒學,從重臣到百姓都會把他噴成撒比。
那是儒教!
連皇帝都得趴在下面瑟瑟發抖的儒教。
但大唐不同。
漢武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很牛筆,但不好意思,漢末一陣兵荒馬亂,隨即就是五胡亂華,什麼儒術……能吃飯嗎?
前隋文帝就把自己的成功歸於佛家,至於興科舉,大夥兒都知道,這是為了在世家門閥之外聚集一批人才。
到了大唐,儒學子弟們翹首以盼,幾乎是望眼欲穿,就等著皇帝對儒學露出善意的一面。
大佬,看看我,我是醒目仔……自己人啊!
儒學是支援皇帝的!
你別看錯啊!
一陣哀鳴後,先帝心情愉悅的令孔穎達等人編寫儒學經典。
但到了李治登基後,不好意思,朕不喜歡儒學。
李治喜歡什麼?
他喜歡文吏。
所謂文吏,實際上就是能吏!
也就是說你學了什麼學說朕沒興趣關心,朕只關心的是你的能力。
以能力論高下,這是李治釋放出來的訊號。
——帝薄於儒術,尤重文吏!
所以賈平安一個試探,隨後藉機把格物丟了出去。
呵呵!
果然,那些人一陣叫罵完事。
這是儒學在前漢興盛後的低潮期。
後來科舉漸漸成為了帝王對抗世家門閥的工具,帝王一琢磨……科舉考什麼?
看來看去,琢磨來琢磨去,好像系統些的就只剩下了儒學。
而且儒學和帝王堪稱是天生一對。
百家呢?
百家早就撲街了。
儒學擺明車馬的支援帝王,什麼君權神授,大佬你儘管裝比吧。什麼天子,什麼龍的化身,你只管吹逼,剩下的俺們來為你張羅圓謊。
於是君臣互相拋個媚眼,交易達成,儒學變成儒教,百家變成垃圾。
這是個開放的大唐。
賈平安倍感愜意。
“二十車……”
水車來回轉運。
賈平安看著池子不禁有些嫉妒了,“家中若是有個水池,養些魚該多好?”
“武陽侯還有心思養魚?為何不看看次數,咱一看就知曉,別說四十八車,五十八車都裝不滿。”
賈平安正在愜意的時候,聞聲不禁怒了,“哪個褲襠沒夾緊把你給放出來了?”
邊上的邵鵬噗嗤一聲就笑噴了。
賈平安回身,夏靜面色鐵青,“武陽侯好雅興,咱拭目以待罷了。”
原來是這個爛屁yan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