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喜給爹轉達的說辭就是,好久沒有去探望姥爺姥姥了,正好經過,就想去探望他們,順便看看兒時長大的地方。
朱雀山離他家有兩天的路程,這個“正好經過”和“順便”有多少誠意在裡頭,不言而喻。
這一帶的人取名方式相當直白。
一個海島,因為形如海龜,被稱為靈龜島。
這座朱雀山也是如此。
山頂微圓,略低的地方還有一個尖銳的凸起,好像一隻小鳥的腦袋。
主山峰之外,還有兩個矮點的山勢相對平緩的小山頭,如同一對翅膀。
黃喜先帶白依依爬上了東邊的小山頭,他姥爺姥姥的房子就在那裡。
兩老住的房子,正如黃喜的描述,是一座大磚屋,一株遮天蔽日的大榕樹,好像一柄巨傘,鬱郁蔥蔥的枝葉從過人頭高的牆上漫出來。
“姥姥,姥爺!我是阿喜,我來看你們了。”黃喜敲動木門上的門環。
這門環是黃銅做的,但看上去顏色發烏,毫無光亮之色,不知多久沒有人摸過了。
門環把木門敲得咚咚響,是那種沉悶的聲音,不刺耳張揚,卻沉沉的傳出很遠。
白依依覺得過了半天那麼久,才聽到裡面傳出輕微的腳步聲。
“吧嗒——吧嗒——”是鞋子拖在地板上發出的聲音。
“阿喜?”門後面有一個蒼老的聲音充滿驚喜的感情,又帶著難以置信。
“你怎麼突然來了?”
“姥姥!我出船經過這裡,正好帶個朋友上山。”黃喜笑了,笑容帶著對姥姥單純的依戀。
“您快開門呀!”
“呵,別急別急,這就給你開!”
門後發出一陣響聲,老人家在撥弄門閂。
姥姥一面不慌不忙的開門,一面充滿好奇的問:“阿喜啊,這裡離最靠海的地方也有一百多裡,你是怎麼經過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