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絕對命中,一言以蔽之,就是‘射’。
它其實是個非常簡單的特性,就是把接觸之物鬆開,對其整體施加了力,它就絕對命中了,至於落點則由墨窮主觀決定。
接觸與否,落日弓已完美彌補,讓墨窮可以用箭射箭,相隔遙遠的事物,也可以隔空射動。
‘力’,不必說,不僅限於物理上的力,任何執行力都可以,這決定了他可以射多大,多少,多重的事物,以及其飛行速度。
很多收容物,都讓墨窮可以操控,比如修仙宇宙的法則,能以一種奇特的方式操控能量。比如甜味力場,也是一種奇異的執行力移動空氣牆。
最後,‘落點’,則與墨窮的主觀認知掛鉤。
落點隨著他的認知,細節可以越發豐富。
‘位置’這種東西,可以有無數個角度去描述。
最開始墨窮射到的地方,就只是視野看到的某處。因為他只是個普通人,所以他其實只決定了箭落點的三維座標。
後來掌握時空感後,他還能決定箭落到的時空曲率是多少,這才能造就時空扭曲。
這就好像墨窮以前決定X軸上,箭落到多少,而後來能感知到Y軸,他就可以決定箭落到的地方,X軸與Y軸分別是多少。
擁有微觀感後,墨窮甚至還多了‘Z軸’,也就是他能決定箭,落到某個微觀粒子的機率位置上。
機率位置不是個確切位置,而是個範圍,在數學上並非某個值,而是一片波函式。
也就是箭同時命中左邊這一點,也同時命中右邊這一點……還同時命中上面這一點,和下面這一點……
總之,箭可以命中波函式上的每一點,即‘一片雲’。
沒有先後順序,是即命中了1,又命中了2,又命中了3……
正是如此,墨窮才有了現在的波動射法和雲射擊,可以同時命中一片範圍,以及同時射走一片範圍內的物體。
落點上的一片,不需要墨窮都看在眼裡,只需要看到一部分,其餘的‘計算’出來就行了。
也就是說,他可以透過自己的數學能力,來確定自己的落點範圍。
墨窮至此,終於可以將箭,射到一個他沒有確切‘看過’的地方,讓數學公式算出來的一大片落點,被同時‘雲命中’。
最開始的時空座標落點,只是基礎,後來又有了時空引力深度,現在更是能決定波動係數。
按照這種趨勢,墨窮意識到,理論上,如果他能感知到時間軸,那麼他就可以將箭,射到他所決定的時間點上。
他認知的‘軸’越多,箭的落點引數,就在客觀上越豐富。
可惜,世上沒有時間軸,當年的波羅歌,刪除了關於時間的一切多餘設定,並嚴禁其被設計出來。
九感中,也不存在時間感,只有時空感,時間與空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不過資訊可以沒有不可能,理論上,墨窮認知多少‘軸’,箭的落點就可以有多細節。
所以落點客觀上,到底有多少未知的軸,就看資訊怎麼決定了。
而未知是無窮的……
墨窮認識到這個本質後,他就發現自己可以主觀決定,某個軸、或幾個軸自己決定,其他軸交給宇宙。或者都交給宇宙、都交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