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訊息是,王昊不需要回國,因為國家隊即將啟程前來美國,進行一段時間的集訓和比賽。
不太好的訊息是,國家隊即將前往美國,也就是說,王昊的假期不多了。
與此同時,籃協也透過媒體正式釋出了這個訊息,極大地提振了信心。
“王昊歸隊,華夏男籃走向世界第一步?”
“亞洲的對手,感受被制霸的恐懼吧!”
“完全體的華夏隊,在亞洲還有對手嗎?”
……
國內的各大媒體,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新聞。
在等到確切訊息的第二天,各式各樣的新聞便出現在大眾面前。
尤其是現在,男籃亞錦賽即將到來,而且關乎著明年世界男籃錦標賽的資格。
在國內,關注度還是不低的。
而現在,期盼已久的王昊,終於有機會進入國家隊,自然是無數球迷的歡呼。
各大媒體的新聞,雖然寫的角度各有不同,不過呢,總的就兩個意思。
隨著王昊的加入,補足了國家隊外線的不足,好吧,其實也不能叫補足。
華夏男籃國家隊的外線其實還是不錯的,至少在亞洲範圍內是這樣的。
只不過呢,相較內線就差了點。
可以這麼說,華夏男籃的內線是世界級別的,而外線只是亞洲級別的。
如今,隨著王昊的加入,外線也是世界級別。
在亞洲範圍內,華夏隊本就是最頂尖的存在,如今,更是已經有些無敵的感覺。
如今的華夏男籃可以說一句:那年我雙手插兜,不知道什麼叫對手!
好吧,其實這句話更適合20年後的國家隊球迷來說,尤其是那種充滿歲月滄桑感的老球迷。
另外一個意思,在想著制霸亞洲籃壇的同時,國內媒體也已經在展望世界。
有那麼多世界級球星,憑什麼不能展望世界?
說實話,有些媒體說得太誇張,總給人一種感覺,似乎世界範圍內也沒什麼對手了。
華夏隊的目標不只是走向世界,而是要和美國隊掰掰手腕。
怎麼說呢?感覺有些信心膨脹。
說實話,這時期國內民眾的心態挺有意思的,有些雙向心態的感覺。
一方面是對於美國,對於西方國家的崇拜嚮往,說得難聽點,就是崇洋媚外。
另一方面,又有著固執的自尊心。
尤其是這幾年,隨著籃協和cba球隊的妥協,關於國內球員進入nba的通道已經開啟。
至少今年,王治郅就會進入nba!
然後呢,國內媒體對於王治郅的展望是什麼?幹翻諾維茨基,搶佔首發位置!
好吧,這是比較自信的,冷靜一點的,也覺得王治郅拿下個首發不成問題。
而且,言語間還總有一種,王昊都能在nba打得風生水起,王治郅也一定行!
看到這些訊息的時候,他其實挺無語的,老子可是有掛的,你怎麼比?
從國內球迷的心態,其實也能反映出民眾的心態,反正就是挺複雜的。
6月10日,華夏男籃抵美。
王昊需要做的,就是等著那一天就行。
而且,國家隊那邊也會提前有人過來,和王昊更進一步的溝通。
至於說迎接國家隊,甚至是幫國家隊安排行程,這些當然……不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