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妮驀地停住腳步:“你怎麼不早說?”
“說了有什麼用?”
褚西嶺平靜地在前面開路:“我們進來時的甬道,早就在爆.炸中塌方堵塞……我們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哪怕前方是死路,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其他人沒人做聲,就站在一邊聽著兩人對話。
老弱病殘孕小分隊早已習慣跟著兩位大佬行動,反正他們已經認清了自己是廢物小點心的事實,聽大佬的總比聽自己的倖存率高。
最後哪怕死了,死於別人的愚蠢,也比死於自己的愚蠢好。
李妮妮微微吸了一口氣。
她下地宮這麼久,中間死了這麼多人,哪怕中間被好幾個人指責質疑帶錯了路、害死了人,她也從無動搖過。
因為她知道,無論走哪條路都會有犧牲,進熱帶雨林的傷亡只會更大。
大家都是成年人,他們可以選擇跟她走,也可以選擇不跟她走。
既然選擇了,就死生有命,自己承擔。
但這一次,她心裡第一次油然而生了一種非常不詳的預感。
原本地宮甬道指向的方向,一直是熱帶雨林深處。
這才是正確的方向。
他們無法離開這座島,一是因為他們沒有船隻,走不了海路。
二是因為一片比山脈還要巨大的沼澤,橫亙在雨林之中,截斷了他們回歸文明大陸的道路。
李妮妮最初的計劃,就是想看看能不能透過地宮,從地下跨越沼澤。
畢竟在達瑪人1962年實施“大封閉”,並喪心病狂炸毀唯一能與外界溝通的商道之後。
那批不同意“封城集體自殺”的人,總要找一條生路逃離達瑪吧?
當然他們可以透過陸地逃亡,也可以透過海上逃亡。
只是李妮妮和武太郎剛來到達瑪島時,就看到岸邊岩石上有一排拴漁船用的鐵環,沙灘附近的碼頭也被廢棄。
而之後他們在達瑪城裡四處搜羅,連人家家裡幾十年前的鐵釘和肥皂都打劫來了,卻沒有找到半艘船隻。
李妮妮合理懷疑,在1962年“大封閉”時,達瑪城裡的所有船隻都被毀去,所有的碼頭也在同一時期被強制廢棄。
所以,那些反對“大封閉”的達瑪人,沿著北印度洋海岸線逃生的可能性極小。
連陸地都被封死,海岸線只會更加嚴防死守。
至少絕不可能讓人光明正大乘船出逃。
再上李妮妮墜機之時,潛意識中出現的那幅“佛像坍塌”畫面——
大地震動,人們尖叫哭泣,滾滾巨浪像白色的城牆,從遠方席捲而來。
釋迦悲憫的雙眼從中間裂開,佛頭轟然墜落,露出中間填滿白色屍體的甬道。
——回憶停。
回憶到這裡為止,所有的線索就彙整合了四個依次遞進的問題——
1、反對“大封閉”的達瑪人,會從哪裡逃出去?
2、佛像甬道裡,為什麼會填滿屍體?
3、甬道裡的屍體,會是那些試圖逃離的人留下的嗎?
這幾個問題不管怎麼看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最後彙合成的結論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