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要說寧瑩潔家這幾年一個最大的變化是家裡缺少了以前那種開懷大笑的場面,即使他們願意笑,在他們的笑聲裡總帶著點苦澀的味道,或者他們的面目表情裡總能流露出生活不盡人意的那種辛酸。
他們滿心歡喜特別看好的小女兒的婚姻卻因一個撿來的孩子無疾而終,他們不甘心女兒的婚姻就被這麼擱淺了,寧家二老這幾年心裡反反複複最多的是該不該接受的問題,從一開始的“堅決不行”,到現在的“不就是個孩子,幹嘛非要嫡親不嫡親,接受下來也未嘗不可。”他們已經很努力了。
他們的這種改變是基於小女兒寧瑩潔離婚的這幾年沒有從陰暗濕冷的人生谷底躍入一片自由晴朗的天空做出的,倘若寧瑩潔離開艾春明後找到了她真正理想的人生彼岸,找到了她感情能夠依託的歸屬地,他們的心就可以放到肚子裡安享晚年了。
他們注意到小女兒離婚這幾年暫時的清靜沒有換來最終持久理想的幸福生活,他們醉心於看到女兒的笑臉從此在女兒的臉上消失了,他們最不願看到女兒自閉的狀態如影隨形她走到哪裡跟到哪裡,他們最怕也最憂心忡忡的是日久天長長此以往他們的女兒能有個什麼閃失。
一次寧家上下關於寧瑩潔到底該怎麼辦的家庭會議在寧瑩潔不在場的情況下就開始了。
華梅梅說:“當初我們家就該拿出一個高姿態來承認了艾春明撿來的那個孩子,既然他喜歡小孩就隨他去好了,政策如果允許多生幾個也不是個事情啊。”
二哥寧堂寬接著說:“當初我們就該阻止他們離婚的,春明他喜歡孩子就讓他光明正大地養好了,又不是他和別的女人亂來弄出來的私生子,那時候如果一直到現在小妹和春明自己有了孩子說不定都有好幾歲了。”
大姐寧芳春說:“說這些還有什麼用呢,即使我們現在願意,可艾春明怎麼想也不一定,他當初肯定把我們家想成了根本不能接受這個孩子,事實上我們家也是這樣做的,要是當初爸爸……”她看了一眼爸爸說不下去了。
大姐夫插話:“這小子真是的,我就沒見過這麼一根筋的人,當初爸爸讓他搬來家裡住他不肯來,換了別人是打著燈籠都難尋的好事,一個孩子說撿就撿,即使離婚也在所不惜,不難看出一個‘仁’字當先,我欣賞這樣的個性。”
說來說去這場家庭的辯論到目前為止演變成了對老父寧福才的聲討課,坐在寧福才旁邊的程芳翠當聽眾,時刻保持著和老頭子步調一致,從年輕時到現在大半輩子的時光過去了,她始終扮演的還是寧家僕人的角色,哪怕主人都是錯的,她也沒有違抗指令的道理。
面對兒女們的一片指責聲,寧福才有點氣急敗壞,他不想發作,兒女們說的都是實情,他心裡最感謝的是大女兒,她遇事不盲從,當時說到離婚的時候大女兒就反複地勸過他一定要讓小妹慎重,大女兒也曾向他提出接受這個孩子的建議,可他那個時候怎麼也聽不進去。
“好了,那個時候那個小囡整天地哭,攪得你妹妹整天心神不寧,你妹妹實在是沒有辦法才出此下策,結果事實證明你妹妹當初的選擇是欠考慮的,爸爸媽媽那個時候只考慮到你妹妹的感受,沒有找準方向,好像對離婚一事還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寧瑩潔離婚後,家裡以為她真的已經厭倦了以前的生活,甚至從心底徹底抹掉了艾春明這個人,她們張羅著為她相親都被她拒絕了,她們這才發現原來艾春明在寧瑩潔那裡如此地深入人心,在她們的眼中寧瑩潔從此就像變了一個人,很少再能看到她爽朗的笑,她不願與家裡人交流,把她的情感連同她自己一起關進了她的閨房,她不願輕啟她內心深處私密的情感,她獨享著只屬於自己的那份孤獨。即便是父母她也不願意跟她們提起往事,就這樣讓時光一天天地流走了。
寧瑩潔的這些變化感受最深的就是她的父母,以前的那個瑩潔什麼事情都喜歡和她們商量,如今的這個瑩潔把她們當成了陌生人,她們不敢輕易觸碰她的傷心處,只待她有一天能把她的傷治癒。她們不想過多地幹涉是出於心疼的考慮,女兒大了有些事情作為父母的她們不一定要手把手地教她,父母應該在她迷失方向的關鍵時刻站出來指明道路在她人生墜入低谷的時候給她力量。
女兒瑩潔身上的變化刺激強化著她們覺醒的意識,在女兒離婚的問題上她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她們大度包容接受了那個孩子,女兒肯定能保全一個完整的家,她們一次又一次在心裡做著深刻的反省。
一天寧福才跟老伴說:“她媽,我們還是接受了那個小囡吧,不就是個孩子,幹嘛非要嫡親不嫡親,接受下來也未嘗不可。我們應該挽回瑩潔和那個小子的這段婚姻,他們的婚姻不該就這麼結束。”
“他爸,這個事也急不得,找個時間跟孩子們商量商量。”
於是就有了那次家庭會議,寧福才想豁出他這張老臉找艾春明祈求他的諒解。
家庭會議上孩子們各抒己見,話裡話外造成現在這樣的局面與老爸當初的“不得民心”不無關系,寧芳春作為家裡的老大一看這樣討論下去也不是個辦法,一方面還得顧及到老爸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性,她決定當機立斷剎住這場爭論。
“爸爸,也許從一開始就是我們錯了,還不知道人家是怎麼想的,給人家一點時間,等問過小妹再說吧。”
寧家二老只好尋機和小女兒瑩潔面對面地談一次。
寧瑩潔決定去林囡秀上班的幼兒園找林囡秀那天輪到她休息,她沒有告訴爸媽照舊出門,爸媽都以為她像往常那樣去上班了,她早早來到離家最近的建行取了錢,中午的時候趕到了幼兒園找到了林囡秀。
應該說是她無比地真誠打動了林囡秀,她更有感於林囡秀的厚樸善良得以使她不至於在林囡秀面前過於尷尬,她心裡必須承接和邁過的那道坎在林囡秀的大度下才沒怎麼費勁就過關了。
幼兒園告別了林囡秀之後她沒有直接回家,她來到黃浦江邊順著江邊小路漫無目的地遊蕩,她喜歡黃浦江不是因為黃浦江上熱鬧非凡的場面以及黃浦江兩岸氣勢恢宏美輪美奐的風景,她看中的是暗流湧動滔滔不絕的黃浦江水,一如她此時此刻的心情,澎湃激蕩起伏難平,走累了她就坐下來休息,要麼她就在憑欄處俯身眺望江水,滾動的江水能將她的思緒放逐讓她的心胸瞬間開闊。